第二次出使袁媛的安西有没有两首古诗?

《送两位使者安息》里没有两句古诗,只有一句。但它有三个别称:再会、卫城曲、阳关三叠。

送袁尔时安西

唐·

清晨的雨湿润了土地的尘埃,客栈的客栈,客栈的枝叶,一片新叶。

真心劝朋友干一杯酒,西出阳关,难逢亲人。

对书名或背景的注释

《送二使安西》又名《送别》、《成卫曲》、《阳关三叠》,是王维非常著名的送别诗,曾被音乐传唱,称为《阳关三叠》。诗中的深情融入平淡的文字,增添了感人的力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这首诗描述了最普遍的离别。它没有特别的背景,却有自己深厚的送别情怀,适合大多数人在酒席之外演唱,后来被编入乐府,成为流传最广、流传最久的歌曲。

做出赞赏的评论

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安西,安西都护的简称,是唐朝中央政府为治理西域而设立的,位于龟兹城(今新疆库车)。这位姓袁的朋友奉朝廷之命去了安溪。到了唐代,从长安西行的人,大多在渭城送行。渭城是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前两句写出告别的时间、地点、气氛。早晨的卫城招待所,东西延伸,邮路没有尽头,柳树环绕着招待所,邮路两旁。这一切看似很普通的眼景,却如诗如画,如诗如画。“于超”在这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早上的雨没下多久,但是一弄湿灰尘就停了。从长安西出发的主干道上,平时车马交叉,尘土飞扬,但现在雨突然停了,天气晴朗,路面看起来干净清爽。“轻尘”二字是湿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表示雨清尘不湿,恰到好处,仿佛天意,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了一条轻尘之路。招待所本来就是旅人的伴侣;柳树是离别的象征。选择了这两件事,自然就打算结束告别了。他们通常总是与悲伤和仇恨联系在一起,表现出一种黯然销魂的情绪。然而今天却因为一场晨雨的阵雨,有了一种清朗清新的样子——“客舍青柳色新。”平日里,道路尘土飞扬,路边的杨柳色不可避免地被灰色的尘土和雾气所笼罩。需要一场雨才能把它的绿颜色再洗出来,所以说“新”又因为新的柳色,才体现出绿色的招待所。总之,从晴朗的天空到干净的道路,从绿色的招待所到绿色的柳树,形成了一幅色彩清新明朗的画面,为这次告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这是深情的离别,却不是悲伤的离别。反而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充满希望的心情。“轻尘”“青”“新”等词,声音柔和活泼,强化了读者的感觉。

绝句的长度有严格的限制。这首诗,关于如何办饯行宴,如何在酒席上频频举杯,如何委婉道别,如何恋恋不舍,如何登船后瞻前顾后等等,全都放弃了,只在饯行宴结束时剪下主人的祝酒辞:再喝这一杯,出了阳关就再也见不到故人了。诗人像一个聪明的摄影师,拍摄了最富表现力的照片。酒席进行了很久,饱含特殊感情的酒喝多了,客套告别的话重复了很多遍。朋友上路的时刻终于要到了,主客告别的感情在这一刻达到了顶峰。主持人看似脱口而出的祝酒辞,正是这一刻强烈而深刻的告别之情的集中体现。

三四句话是一个整体。要想深刻理解这离别劝慰中所蕴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到“西行出阳关”。阳关,位于河西走廊西端,北与玉门关相对。自汉代以来,它就是内地走出西域的通道。唐朝国力强盛,内地与西域交流频繁。从军或去阳关,在繁华的唐人眼里是一件令人向往的壮举。但那时的阳关西部还贫穷贫瘠,景色与内地大相径庭。虽然是壮举,但朋友的“西出阳关”,不能不经历万里长征,做好一个人去的艰辛和孤独的准备。所以,当他离开的时候,“劝你多喝点酒”就像一杯饱含丰富情感的甘露,浸透了诗人所有丰富深厚的友情。既有离别之情,又有对旅人处境和心情的深切考虑,对珍惜前路的殷勤祝愿。对于告别的一方来说,劝对方“多喝几杯”,不仅是为了让朋友多带走一份友情,也是为了有意无意地拖延分手,让对方多留一刻。“平白无故出西阳关”的感觉是不是只属于行者?离别,我有很多话想说,却一时不知从何说起。在这种场合,常常是一片寂静无声。“劝你多喝点酒”是一种不自觉地打破这种沉默,表达此刻丰富复杂的感情的方式。诗人没有说过的话比他说过的话丰富得多。总之,三四句话虽然只是瞬间,却是极其丰富的瞬间。

这首诗描述了最普遍的离别。它没有特别的背景,却有自己深厚的送别情怀,适合大多数人在酒席之外演唱,后来被编入乐府,成为流传最广、流传最久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