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吓》里看图写诗

一个

风雷大作,歌声喧天。

多情的细雨编织春梦,把春梦变成红字的诗。

其次,

风雷大作,歌舞喧天。

多情细雨湿春梦,一片红纸寄相思。

注:春雷骤响,万物生长。3月5日,迎来了震撼人心的节气。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此时天气转暖,蛰虫醒来,迎来“九九”晴天。触目惊心的节气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说“春雷惊蛰”?气象学家和农业专家为你揭秘。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研究所副教授蒋小东表示,所谓的“唤醒”字面意思是春雷开始响起,唤醒了蛰伏在地下过冬的昆虫。这里涉及到两个元素:雷和虫。

从气象特征看,震前震后气温上升较快,雨水增多,寒冷的日子即将过去。除了东北和西北,全国其他地区的平均气温都上升到了0摄氏度以上。此时土壤温度上升,随着暖湿空气的增强,空气中的水汽逐渐丰富。高耸的雷雨云系在此期间发展起来,云中正负电荷激烈碰撞,使得春雷响彻云霄。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春雷的发生时间不尽相同。纬度越高,大气越冷,春雷出现的越晚。生活在中国江淮、江汉、重庆一带的人,都能听到第一声惊雷。

至于‘春雷惊万虫’,其实是古人对物候成因的误解。蒋小东说,古人认为,节气前后频繁的春雷“唤醒”了冬眠的昆虫,冬天的卵开始孵化。但实际上,冬眠在地下的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它们结束冬眠,爬出地面的真正原因是温度的上升。

自古以来,触目惊心的节气就被视为春耕的开始。这期间,江淮一带小麦拔节,田里蔬菜长苗,果树发芽开花,花卉播种育苗。农业谚语说“春雷一响,农人由闲转忙”,此时各种农活蜂拥而至,人、畜、机都停不下来。

“各种各样的昆虫在醒的季节随时准备行动,人们会打扫院子,撒草木灰或石灰等。防止病虫害。由此看来,古人对节气的总结是科学的、实用的,是劳动人民长期经验和智慧的结晶。”陈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