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的气候特征与人体生理反应?

“春风有时是善的,春风有时是恶的,春风开不了花,花被风吹倒了。”宋代王安石的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初春的气候特征。春天是四季之首,万象更新的开始,也是养生保健的重要起点。1,气候变化容易加重病情。春季乍暖还寒,是气温变化最大、气温最不稳定、多风天气的季节。尤其是初春,有时天气晴朗,春光明媚,使人们纷纷换上冬装,穿上轻薄的衣服;有时候冷风一吹,还是得穿棉衣,裹紧裙子。如果你不小心,你会感冒生病的。今天雨还在打南窗,明天北风可能呼啸;春天中午还是暖暖的,晚上突然就冷了。在寒冬和早春的低温影响下,人的皮肤汗腺收缩,以减少体内的热量散失,保持体温恒定。春天气温升高,皮肤毛孔舒展,供血量增加,但供给大脑的氧气相应减少,大脑工作受到影响,容易引起“春困”。再加上天气忽冷忽热的无常,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往往会加重或恶化,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会因寒冷、潮湿、过度劳累、上呼吸道感染等原因而复发或加重。同时,春季多变的气温、气压、气温使人的情绪变化较多,容易出现抑郁、沮丧和不知所措的精神状态。尤其是有精神分裂症病史的人,对这种天气最敏感,容易复发。所以民间有句话叫“春天来了,傻逼闹。”2、以氛围为主的秩序。中医认为,春天的气候特点是“以风气为主序”,即“感冒”。而“感冒”可以单独作为一个致病因素,也常与其他致病因素合并作为一种疾病。一种是伤到上半身。如感冒常见的头痛、鼻塞、流鼻涕、喉咙痒等症状。第二,病变广泛。因为普通感冒的不确定性,所以常常忽上忽下,可以停留在皮毛或肌肉里,也可以游走在经络里;向上侵犯可达前额,向下侵犯可侵犯腰部、膝盖、胫腓骨等。三是“风胜而动。”如抽搐、痉挛、震颤、蠕动,甚至角弓倒置、颈项强直等,常与风有关,归为风病。第四,杂病。普通感冒常与其他邪气结合,侵入人体。例如,在漫长的夏季,普通感冒常与湿邪一起侵犯脾脏,表现为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脾胃受损的症状;若与热合则为风热,若与寒合则为风寒,也就是常说的风热外感、风寒外感、风湿痹痛。同时,猛烈的风往往会严重减少空气中的“维生素”——负氧离子,导致对天气变化敏感的人发生化学过程的变化。如果血液中大量分泌血清素,会使人感到紧张、抑郁和疲劳,还会造成一些人的甲状腺负担过重。所以《黄帝内经》说:“风是百病之始。”第五,风过肝。自然界的大气与肝脏的关系最大。普通感冒属于阳邪,最容易损伤人的肝脏,特别是消耗人的肝阴(导致肝阴虚),出现头晕目眩、眼睛干涩、胁肋灼痛、手足蠕动、舌红津液少、脉弱细等症状。普通感冒甚至会扰乱肝阳,导致肝风,甚至中风。所以春季养生最重要的是“养肝熄风”。3、人体免疫功能低下。春季气温突变,使人的免疫和防御功能下降。这种气温无常、气温骤降或气压骤升等异常天气,也容易引起交感神经紊乱,引起毛细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诱发中风、心绞痛、心肌梗塞等。尤其是早春时节,人体内的各种生理功能正在调整,各系统的功能还没有完全适应气候的变化,身体的抗病能力比较低,容易感染各种疾病。此外,春季是蔬菜水果的淡季,往往会导致维生素摄入不足,以至于很多人出现了口舌生疮、牙根肿痛、牙龈出血、便秘等症状。此外,春季人体新陈代谢旺盛,食欲增强,胃酸等胃液分泌增多,情绪不稳容易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容易引起胃溃疡等疾病的复发。4.各种病原体增多了。当春天重返大地,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病原体,如微生物、细菌、病毒也会乘虚而入。猖獗的病虫害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尤其是在中国南方。春暖花开,风和日丽,空气中飘着各种各样的花粉粒、柳絮、灰尘、尘螨、真菌,所以过敏体质的人最容易诱发过敏反应,引起过敏性皮炎、过敏性鼻炎、哮喘、荨麻疹。同时,由于时气的变化,春季人体内分泌发生变化,容易诱发流鼻血等出血性疾病,甚至导致脑出血。另外,春季也是肺结核和甲肝的高发季节,要注意预防和调理。5、人体阳气稀疏。当自然界的阳气开始生长时,人体内的阳气也顺应自然,向外扩散。一是气血活动得到加强。人体气血在热天运行顺畅,在冷天则停滞不前。春季的气候介于夏热冬冷之间,气候温和,所以气血的活动也在两季之间,即逐渐增多。同时,阳气代表了人体新陈代谢的能力,阳气的增长意味着人体新陈代谢开始旺盛。第二,肝气开始旺盛。《苏文金匮严阵》明确提出“五脏相应四时”,具体到春季,即“肝……阳中少阳,春季少气”。《黄帝内经》中也有记载“肝主春”,意思是人的肝脏对应着春天,春天的时候功能最旺盛。具体而言,肝脏控制血液储存和排出的功能逐渐加强,储存在肝脏的血液流向四肢。肝气过盛会影响脾脏,所以春季容易脾胃虚弱。第三,精神活动逐渐活跃。随着气候变暖,户外活动增多,人们的精神活动也开始活跃起来。这些生理变化对春季饮食提出了新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