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神语
《周易》是我国最早的古籍之一,在《左传》中已有记载,如《左传·襄公九年》:“姜曰:‘死于周易,曰:‘隋,元亨利贞...“《左传·召公七年》
关于《周易》的起源,众说纷纭。一方面,夏、商、周曾改名,分别称为连山、归藏、周易。关于“一”的含义也有很多解释。根据东汉郑玄的解释,“易”有三层含义,即“简单”、“变化”、“周易”
西汉时期,儒家把《周易》、《诗》、《书》、《礼》、《越》、《春秋》作为经典,合称六经,所以《周易》又叫《易经》。
《周易》的作者,根据传说和后世的评论,无法确定。《周易》说:“古人以天下之王自居,仰视之时,观天上之象,俯视之时,观地之法,取远近之物,于是展开八卦,以明神明之德,万物之情。”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拜后胡潜入Xi伯于鄞州,Xi伯囚于酉里,之八卦六十四卦。”Xi伯是周文王,所以是六十四卦的作者。
经过历代的演变,我们今天看到的《易经》分为《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易经主要由八卦和六十四卦以及三百八十四个由八卦复合而成的卦爻辞组成,这些卦爻辞是用来占卜的。易经解释了卦和辞*
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晚年喜易,有序、象、卜、文言、读易、魏三绝。说:“离开我几年。如果是这样,我会温柔以易。“所以《十翼》中有些内容的作者是孔子。
《周易》阴阳八卦理论中的象数是指太极、八卦、六十四卦、河图、洛书、先天八卦、后天八卦等一些图形和数字。一阴一阳称为道、二仪、三才、四象、四季、四基、五行、六爻、六红、六合等等。
提起《易经》,人们往往会联想到占卜、占卜等封建迷信活动。“占卜”成了易经的代名词。其实这是对《易经》的曲解。比如衔接说:“易有圣人之道,言犹在言,动犹在变,言犹如之,卜者犹如之。”
荀子是我国战国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在战国末期的百家争鸣中,荀子集各家之大成,开创了儒学的新风尚,开创了荀子学的先河。荀子曾说“善易经者不取”,意思是真正善易经者不以卜筮或占卜来做决定,也不是想当然。荀子肯定了《易经》,但他并不提倡卜筮或占卜。
周易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有哲学、文学、政治、历史、社会学、伦理学、美学、逻辑学、法学、军事等社会科学,也有天文、历法、数学、性情、医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
易经的作品也非常丰富,几乎每个朝代、每个世代都有,流传至今的传记大约有3000种。另外,韩国的国旗是《易经》中的太极图和八卦图,日本也有很多书迷。
梁启超先生留给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周易》。《周易》象中有“天道强盛,君子自强不息”的卦辞。至于坤卦,“地势广阔,君子以德载物。”。
正如数理化是学习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一样,在中国古代,周易也是学习各种知识和技术的必修基础课。
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们国家的国粹。中医辨证论治八纲、阴阳两虚、表里寒热、针灸骨科、麻醉操作、经络学说等。都是有科学道理和依据的,都是我们的祖先通过成千上万次的身体测试、临床试验,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而获得的药用药理和诊断经验。她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和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医和中医的理论基础是《周易》。《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该书以《周易》的阴阳观念为基础,广泛运用了阴阳五行学说。神农本草经与黄帝内经同时成书,是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周易》的思想在这部作品中也可以看到。《神农本草经》说:“药有阴阳之调”,“药有酸、咸、甜、苦、辛五味,寒、热、温、凉四气”。唐代名医孙思邈曾说:“不知变化,故太医不足”。汉代名医张景岳曾说:“虽《内经》已备阴阳,其变大于周易”。
在音乐方面,明代著名科学家、音乐家朱载堉(1536-1610)于1584年首次用数学方法提出了世界十二平均律理论,为欧洲近代音乐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巴赫(1685-1750)是德国著名作曲家、钢琴家,被称为欧洲音乐之父。他写了《平均节奏钢琴曲集》,用创作实践证明了这一体系的合理性,对后世影响很大。后来,十二平均律逐渐在欧洲和全世界流行起来,取代了非平均律。德国著名物理学家亥姆霍兹在他的代表作《论音感》中写道:“在中国人中间,据说有一个王子叫朱载堉,他遭到了守旧派音乐家的反对。八度分成十二个半音和变调的方法,也是这个国家凭天赋和技巧发明的。”英国李约瑟博士称朱载堉为“中国的达芬奇”。朱载堉也认为,“符和图、洛书是法历的起源,是数学的鼻祖”。
曾侯乙编钟被誉为“世界奇观中独一无二的瑰宝”,是古代科学的杰作。曾侯乙编钟上的铭文,就像是2400多年前的古代乐理。曾侯乙编钟十二名分为两类,一类有全浊字,一类无全浊字。有浊字的法名都是阴法,无浊字的都是阳法。曾侯乙的编钟都是双声的。曾侯乙编钟上层的第二组和第三组钮扣有三度关系,是正律和负律。所以《周易》的阴阳学说是有物质基础的。
从中国数学史来看,《周易》的影响不是独一无二的,也不是某一代人独有的。如三世纪大数学家刘徽在其《九章算术注》序言中有这样的话:“古人始绘八卦,以明神明之德,万物之情;使“九九计”之术,以合六爻之变...于是我们设历协调规则,用录至原,再用两仪四象之气提炼会徽,可得而效之。”如十三世纪大数学家秦在他的《数书九章》八十一题中列出了“八卦送徽”。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学术氛围空前浓厚,百家争鸣,先贤辈出。如孔子、老子、鬼谷子、管子、孟子、荀子、孙子、庄子、墨子等等。他们的作品大多包含阴阳学说。
孔子晚年才开始读《周易》,爱不释手,以至于三次断编竹简的绳子,留下了“边巍三绝”的美谈。《荀传》、《大象传》、《文言传》、《八卦传》都是孔子写的。
老子是道家大师,思想博大精深。他在《道德经》中说:“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负而持阳,冲而和。”
鬼谷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军事家苏秦、张仪、孙膑的老师。他在《鬼谷子》一书中说:“广东若回首往事,圣人在天下,为众生之首。看阴阳开合,知生死存亡之门户,谋万般终,达人心,见变化,守其门户。故圣人在天下,自古有之,其道也。变化无穷,各有千秋。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松或开。”
关子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数学家和音乐家。管子在《管子》中说:“春夏秋冬,阴阳并进。当长短,阴阳之用也;昼夜易,阴阳亦化;但阴阳为正,虽非,盈不可损,亏不可益。天地可盈可亏。不过,你也可以当政客。”关于五行,《管子》对《管子》五行有专门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