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有几个闰月?正月闰常见吗?
第一个月的闰是非常罕见的。
农历闰是非常罕见的历法现象。腊月是一年的最后一个月,无论平年还是闰年。腊月(闰)指闰十二月,即一年中的第十三个月为闰月,也是腊月。
为了使农历与公历的回归年保持同步,古人采用了设置闰月的方法。自立宪历以来,朔与气是固定的,两气之间的时间在近地点(小寒附近)不到30天,所以闰月较少,其中腊月和正月非常少见。
闰十二月是所有闰月中最罕见的闰月。从17世纪到33世纪,没有闰腊月(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后来闰腊月的频率从最低逐渐增加),36-38世纪,41-47世纪,49世纪也没有闰腊月。最后一个闰腊月出现在16世纪-1574徐佳年。下一个闰腊月出现在34世纪——3358年的戊午年。
闰月的由来:
公元前104年,汉武帝觉得先秦历法有很多弊端。农历以北月为周期,月大30天,月小29天,12个月大约是?354天,相对于366天,“一年还剩12天,三岁满一月”年复一年的累积,会让月份和四季错位。所以他订了一种新日历“太初日历”,将闰月设定在四点钟。
二十四节气是由地球绕太阳一周时在15的位置确定的,它们的日期基本是固定的。闰月的设定是基于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其实是12节和12气的统称,气指中气。
设定闰的方法是在两个冬至之间。如果只是12个月,那就不是飞跃,如果是13个月,那就是飞跃。闰月始于“冬季至日”。当没有“中气”的第一个月出现时,那么这个月就是闰月,它的名字就是在前一个月的基础上加一个“闰”。
按照“十九年七闰”的农历方法,几乎每2.3年就是1闰。
比如农历2017有13个月。农历六月后的这个月,只有?“立秋”是一个节气,但不是中性的,是六月的闰。农历作为中国的传统历法,实际上结合了月亮和太阳的运动,是阴阳历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