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一)中国传统节日物质层面的文化内涵。
1,传统节日中的饮食文化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的节日包含着丰富的“吃”文化。某种程度上,我们的节日是一路“吃”下来的。例如,我们在春节吃饺子,在正月十五吃元宵,在端午节吃粽子,在中秋节吃月饼等等。而且绝大多数传统节日都是在古代祭祀仪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些随着祭祀神灵、祖先和节日饮食而逐渐形成习俗的食物,都负载着一种深厚的民间情感。它们不仅为后来中国民族饮食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节日食品的祭祀、馈赠和集体分享构成了中国节日物质生活的重要传统,体现了中国人处理天人关系和社会关系的表现。①
2、传统节日中的服饰文化
每当节日来临,人们都会穿上节日的服装,这在春节期间尤为明显。可以说,节日是展示民族特色和服饰的舞台。与便装相比,正装是优雅的、高贵的、庄重的、精致的、复杂的。它更注重节日文化内涵的表达和展示,是我们研究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艺术和工艺的重要参考,具有更重要的历史认识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比如唐装的演变发展就是很好的例子。
2、传统节日中的节日仪式文化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起源于祭祀。今天的节日庆祝活动大多与古代的祭祀仪式、迎神游戏、驱邪避灾密切相关。保留至今的安塞腰鼓、端午节、上元灯会等民俗活动,不仅增添了中国人的节日乐趣,也成为中国文化独特的一部分。
此外,作为与节日仪式相关的民间文学艺术,如祭祀神灵、神话、传说和故事等民间文学样式,祭祀神灵、歌舞、戏剧等表演艺术,以及搭棚子、扎纸、制作彩色装饰品等民间工艺,也丰富了中国文化遗产的宝库。
(二)中国传统节日精神层面的文化内涵。
1.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和谐与幸福:高尚而美好。
作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高僧之美往往在传统节日中得以彰显,是人们对和谐期待的具体体现。比如通过团拜、探亲等礼仪活动,加强了与周围人的关系;通过节日盛装的游行、节日锣鼓的敲打、节日竞赛的开展,释放内心的情感和期待,加强村社成员之间的情感依赖和精神交流,使这里的人际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秩序更加稳定。
节日也调节着国家之间的关系。一方面,通过节日,一个民族可以用和平的方式向其他民族展示自己的力量,弘扬民族精神;另一方面,不同民族的人聚在一起庆祝节日,可以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认同感。
此外,元宵节吃汤圆,中秋节吃月饼,都表达了人们对圆、和谐、美好生活的渴望。清明节折柳,端午摘艾叶,重阳遍地插山茱萸,这些驱邪的习俗也表现了美好的祝愿。②
2.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
中国的传统节日植根于中国古代农业社会文明。几乎每个节日都是一个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总结大自然的运行规律而逐渐产生的。节日的选择体现了人们顺应自然的思想,让人们按照自然节律和气候循环的规律进行农业生产,而庆祝节日则反映了人们在农业生产中对风调雨顺的希望。这很好的诠释了中国传统节日中天人合一的思想。此外,在节日里,人们非常重视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如:在春天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在清明节郊游娱乐,端午节划船比赛,中秋节仰望天上明月等等。这些节日可以让人们亲近自然,感受“天人合一”的氛围,让人们更加注重自身与自然的和谐。
3.人与自身的和谐:重视人际关系。
“伦理标准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基本特征”。中国传统节日具有重人伦、重亲情的特点,明显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伦理和习俗,成为中国社会维系人际关系的重要情感纽带。例如,家人团聚是春节和中秋节最突出的特点。此外,高尚的道德还体现在对孝道的重视上。几乎每个节日都有祭祖仪式,表达对祖先的怀念和孝心。重阳节讲究尊老孝顺;端午节也叫“女儿节”,妇女回娘家,女婿看望父母。这些都体现了对长辈的关心和孝顺。
更何况,中国的传统节日还具有协调人心、增强成员凝聚力的道德功能。传统节日包含各种仪式和典礼,实际上是一种道德约束。这些约束会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人们生活中伦理道德的一部分。所有的人都应该遵循这种伦理关系,遵守它的道德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