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舞传统中的八个位置是什么?
八种手型,即山山帮、双山帮、顺风旗、握掌、双掌、山帮压掌、冲掌、双翻领。
手臂的基本姿势是手臂的完整姿势,也是你做各种动作时离不开的手臂基本姿势。它由两只手在一只手的基本位置上组成,包括完整的身体方向、头部、眼睛和动作的节奏。
(1)山山帮:
小步走,面向1,8点钟双手叉腰准备。动作上,右手经体侧沿臀部向下至头前,然后覆盖或切掌至胸前,手腕向右微扣,直至上臂与肩平齐,身体面向2点,头转向8点。
(2)手和手臂:
丁子步或小步,身体面向1,双手叉腰准备8点。动的时候用右手把眼睛拉成单臂,再用左手把眼睛拉成双臂,眼睛出现在2点上方。
(三)顺丰大旗:
迈一小步,左手拉手臂,同时右手直接向上提至手掌位置,右手眼睛会出现在八点斜上方。
(4)双掌:
丁字步或小步,双手叉腰准备好。移动时双手通过体侧举至头部,手掌交叉于胸前,掌心向下分掌再举掌至掌托位置,右手出现8点以下的眼睛。
(5)握住手掌:
丁字步或小步,双手叉腰准备好。移动时,左右手交替在胸前握手,形成右掌位和左掌位,身体朝向2点钟方向,眼睛出现在8点钟方向的斜上方。
(6)拍拍手:
动作和脱掌一样,但最后的手势是右臂左掌。
(7)斜掌:
丁字步或小步,双手叉腰准备好。移动时双手迎风向前拉至旗帜位置,掌心向上,高臂处于举掌位置。
(8)张冲:
丁字裤,双手叉腰准备。移动时用右臀由下向右摇动双手,右手掌心与左手掌心相对,然后右手肘后抬起左手掌心向外推出8点以下,眼睛会出现在左手方向。
(9)翻领:
丁字裤,双手叉腰准备。移动时右臂下垂,拳头举在右臀旁,左肩微前,看着右手。然后左臂垂下,手握拳放在左臀旁,同时右肩微前,上身微扭向左侧,手腕微向内转,虎口斜向前方臀部,头部抛向八个位置。
古典舞的历史渊源
中国古典舞,这种舞蹈的名称,最早由欧阳予倩先生在1950年提出,并得到舞蹈界人士的认可和广为流传,最终得到确认。当代中国古典舞与中国古典舞有关,但不是中国古典舞的代名词。当代中国古典舞是由北京舞蹈学院的唐满成、李正毅等舞蹈家在中国戏曲舞蹈和中国武术的基础上,结合外国芭蕾舞而创立的。中国古典舞的概念有其历史和文体意义,也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
中国古典舞历史悠久。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宫廷舞蹈或更遥远时代的民间舞蹈。从周朝开始,汉晋唐的宫廷中设立专门的乐舞机构,集中培养专业的乐舞人员,对民间流行的自娱舞、宗教舞蹈乃至外国舞蹈进行整理、研究、加工和发展,形成宫廷舞蹈。其中,周代的六朝乐舞(包括云门、仙池、大少、大夏、达波、大武六种乐舞),唐代的九步乐、十步乐、左步歌姬、岳步歌姬、
中国宫廷舞蹈是历代统治者自娱自乐和歌颂的重要工具,以女性音乐为主。由于宫廷舞蹈是带着统治者的审美趣味创作的,其部分作品不可避免地具有风格的魅力和内容的消极性;但大部分都是艺术家在中国民间舞蹈的基础上创作的,所以中国传统艺术中不乏精致。宋元以后,由于战乱频繁,文化遭到破坏,舞蹈的发展也受到影响。汉唐时期很多著名的舞蹈都失传了。在传统舞蹈基础上形成的宋代舞蹈,随着传统戏曲的形成和发展,逐渐取代了歌舞艺术。到了元代,宫廷乐舞与民间歌舞,甚至“白戏”、“滑稽戏”、“角戏”的结合,逐渐形成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艺术形式。中国传统戏曲艺术要求唱、读、做、演相结合。它具有舞蹈、音乐、美术、杂技、文学、英语口语等多种因素,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戏曲舞蹈包含了中国传统舞蹈的精髓。根据人物情节的需要,吸收一些生活动作并加以改造,加强和丰富了舞蹈的表现力。元明清以后,社会矛盾相对复杂,复杂的社会生活提供了很多素材,进一步发展了舞蹈。
新中国成立后,20世纪50年代初,为发展和创新民族舞蹈艺术,舞蹈演员从丰富的中国戏曲表演中提取舞蹈素材,对中国武术进行研究、整理和提炼,参照芭蕾舞训练方法,建立了一套中国古典舞教材。同时编排和表演了《莲花灯》、《刀会》、《春江花月夜》等一系列具有中国古典舞风格的舞剧和舞蹈。随着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中国古典舞也在不断变化,开始从外观到内涵拓展到一个新的空间。一方面,舞者突破了对中国传统戏曲舞蹈的学习,涉猎了古代洞穴壁画和各种出土文物中舞蹈形象的资料,从而整理和创作了许多独具特色的古典舞和古典舞剧,如《丝路之雨》、《编钟乐舞》、《仿唐乐舞》、《艺妓》等。这些复古的音乐和舞蹈突出了它们的慷慨、严谨、清晰和美丽。另一方面是舞蹈教育家唐满成、李正仪对中国古典舞身韵理论的创新、创造和实践。
唐满成教授说:“身韵从摆脱传统戏曲的商业和套路出发,从中国包括书法、武术在内的大文化传统中发掘其“形、神、力、法、神、意”的审美规律,提炼其元素,总结出古典舞的路线和规律以及阳刚、阴柔、节奏的内涵,从而使其不再具有戏剧性和可比性。他们把过去古典舞的动作规律总结成以腰部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的几个基本动作,大大拓展了中国古典舞的动作空间。从这一实践中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舞蹈作品,如《黄河》、《江河》、《木兰桂》、《良渚》等。在黄河,脱胎于中国传统戏曲舞蹈的中国古典舞,突破了中国传统戏曲的局限,不再是中国传统戏曲的翻版。相反,它被转化为一种肢体语言,可以用伟大的身体运动来自由表达思想和激情。”因此,中国古典舞不仅从外观上,而且从内在魅力上找到了与中国传统文艺精神相一致的东西,从而使中国古典舞变得细腻、圆润、刚柔并济。《黄河》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古典舞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