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名称顺序
二十四节气的顺序是:立春、下雨、惊蛰、春分、清明、谷雨、长夏、小满、忙中、夏至日、小暑、立秋、初暑、白露、秋分、寒露、初霜、立冬、小雪、大雪、冬季至日、小寒、严寒。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总结出来的,反映了太阳周期的规律,古人据此进行农业活动。2006年5月20日,“二十四节气”作为民俗项目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6 165438+10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的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历史渊源
“二十四节气”与天干地支、八卦联系在一起,源远流长。二十四节气是干支历法中特定的节日,预示着自然节律的变化,确立了“十二月施工”。它最初是根据星星的变化制定的。
北斗七星循环旋转,斗柄绕东、南、西、北旋转,循环往复,称为“岁”之一(图)。每个旋转周期从立春开始,到严寒结束。
到了西汉武帝时期,“二十四节气”作为历法的补充被吸收进了太初历法,用以指导农耕。将黄河流域日影最长、白昼最短的一天作为冬季至日,将冬季至日作为“二十四节气”的起点。冬天的至日和第二年冬天的至日被分成24等份。每个节气之间的时间是相等的,每个节气之间的间隔是6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