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月与节气
在比天长但比年短的时间尺度上,月相变化是校准时间周期的一种便捷方式。在没有现代工具的古代,通过观测月亮直接确定相对日期是一种非常简单的历法。中国传统的农历是基于月相的变化。反观公历,完全无法通过日期确定当晚月亮的大小,在没有路灯的古代非常不方便:P
问题的根源在于,月相周期和地球公转周期(换句话说,我们可以说“日相周期”,只是方便比较~)不是整数倍,所以会产生累积误差。这需要在出现一定误差后按闰月调整。
其实农历不等于阴历。为了适应农耕的需要,人们在农历中加入了节气。节气是根据太阳黄道位置确定的,完全符合阳历,原则上与公历一致。其实我个人认为节气比公历跑得离太阳更近。可以说农历+节气=阴历,是典型的日月复历。
另一方面,阳历本身也有累积误差,大部分误差来自于地球自转与公转周期非整数倍的关系。所以公历也需要按闰日调整。当然,公历规定闰日发生在每四年的二月的最后一天,所以这个二月也被称为闰月,但是这个闰月和农历的闰月完全不同。另外,每400年少一个闰日,其实也挺复杂的。
公历中每个月的天数不一定相同,大月份和小月份也没有什么规律,但是每个月的天数是固定的,是约定俗成的。另外,“周”的设置是7的倍数,与月、年没有整数倍关系。在历史上,更是离奇不可理喻,但也不过是个约定而已。
农历本身并非不科学,也有其适应和实用的一面。只是到了今天,人们有了非常方便的校准时间和日历的方法,工作生活都是以公历的“周”为基准,所以大家通过公历也更加方便。除了农历节日,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基本都是以公历为准的。事实上,农历已经被废除了。你是不是让它更多地脱离了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