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至日的由来简介

导读:夏天是一个炎热的季节,很多人选择有山有水的地方避暑。夏季至日是夏季的第四个节气,这不是最热的时候,所以我们仍然可以在夏季至日上享受夏天的乐趣。那么,你对夏季至日的起源了解多少呢?下面是我带来的一篇关于至日的起源的短文。感兴趣的朋友过来看看。

夏季至日的由来简介

至日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的一个节气。公元前7世纪,先民用土规测量太阳的影子,从而确定了夏季至日。一年一度的夏季至日开始于6月21日(或22日),结束于7月7日(或8日)。据《遵宪抄本》记载:“太阳北抵,昼长,影短,故称夏至日。往好里说,是极好的。”夏季至日的这一天,太阳直射地面到达一年中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到北回归线(北纬23° 26 '),北半球的白天达到最长,越往北白天越长。比如海南海口的日长是13小时多一点,杭州是14小时,北京大概是15小时,黑龙江漠河可以达到17小时多。夏季至日后,地面直射阳光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益缩短。有一句民间谚语说“在夏天的至日吃面条会使一天变短”。此时,南半球正处于隆冬。

夏季至日起源简论

夏季至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至,是极’的意思,意思是太阳长到了极致。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长,夜晚最短,天气开始变热。每年6月21日左右,当太阳达到90°时(夏季至日)。《二十四节气》说:“五月中旬,夏天,是假的,到了极点,这里的一切都是假的,都是极端的。”崔林根《三礼义》中对韩学堂的解释也说:“夏是三义之一;第一,阴阳极强,第二,杨明的开始就是开始,第三,明天的北方之行。

夏季至日的具体时间

每年公历6月22日前后为夏季至日,太阳到达黄经90度时为夏季至日。

夏季的至日是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夏季至日的这一天,太阳直射地面到达一年中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到北回归线(北纬230° 26 '),北半球白天最长,越往北越长。比如海南海口的日长是13小时多一点,杭州是14小时,北京大概是15小时,黑龙江漠河可以达到17小时多。

天文学规定夏季至日始于北半球,但地表接收的太阳辐射热量仍多于地面反辐射释放的热量,气温持续上升,因此夏季至日并不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大概二三十天后,通常是最热的天气。

夏季至日过后,由于农作物长势旺盛,杂草和病虫害快速生长蔓延,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进入田间管理期,高原牧区开始了畜牧业的最佳季节。

夏季至日的习俗

(1)祭祀神灵和祖先是夏季至日的收获。自古以来,在这个时候庆祝丰收和祭祀祖先是为了祈求一个好年景的习俗。因此,夏季至日作为一个节日,被列入古代祭祀神灵的仪式中。《李周·官纯》载:“随着夏天的到来,去当地的东西。”在周朝,夏季至日祭祀神灵,意为消除饥荒、饥饿和死亡。夏天的至日就在小麦收获之后。农民不仅感谢上帝赐予的丰收,还祈求“秋报”。在夏季的至日周围,一些地方举行盛大的“夏麦节”,这是古代“夏麦节”活动的遗迹。

(2)夏天和庇护所

在夏天的至日,女人们互相赠送折扇、粉饼和其他东西。《酉阳杂礼》:“上夏至日,入范与粉脂包,不得不辞。”“扇”产生风;“粉脂”适用于驱散因体热引起的浊气,预防痱子。在朝廷中,“夏至日”之后,皇室将“冬存夏用”的冰块拿出来“避暑”,从周代开始历代王朝都在使用,成为一种制度。

(3)在夏季至日的北方和南方吃面条。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就有“冬天的至日吃面条,夏天的至日吃饺子”的说法,夏天的至日吃面条是许多地区的重要习俗。因为夏季至日上的新麦已经出现,所以在夏季至日上吃面条也意味着品尝新事物。

(4)夏季至日节。和冬天的至日一样,夏天的至日是中国一个重要的民间节日,在古代被称为“夏节”和“夏至日节”。在清朝以前,夏天的至日有一个全国性的假期,我会回家与亲戚团聚,喝一杯酒以躲避夏天的炎热,这被称为夏休。宋代《文昌杂记》中记载:“自夏至日之日起,官员放假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