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露代表哪四个节气?
立秋
“立”是开始的意思,“秋”是指夏至凉爽,庄稼成熟的时期。
立秋说炎热的夏天逐渐退去,天气变得凉爽,这意味着秋天的开始。
每年公历8月8日左右,太阳到达135时,为立秋。
立秋,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也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秋梦季节的正式开始。
秋季习俗的开始
称水
在过去,人们在立秋前后将同样大小的容器装满水,然后称重。如果立秋前水多,说明水多,所以秋天雨水会少;如果立秋后的水很大,秋季就会有更多的雨水,这可能会导致秋涝。渔民也有立秋叫水的习惯,根据水质推测秋水的涨落。
咀嚼秋天
“吃秋”在有些地方也叫“咬秋”。天津讲究立秋吃西瓜或哈密瓜,称为“咬秋”,意思是夏天热热的,到了立秋就咬一口。在浙江等地,立秋每天都要吃西瓜和烧酒,民间认为这样可以预防疟疾。
棒秋肥
人们普遍在初秋称体重,并与长夏时的体重进行比较。因为在夏天,人们食欲不振,饭量少,体重稍减,这就是所谓的“苦夏”。伴着秋风,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来弥补夏天的损失。弥补的办法就是“糊秋肥”:要吃好吃的,当然首选肉,所谓“用肉糊秋肥”
热度结束
夏季是每年公历8月23日左右。夏季节气的含义是气温逐渐下降,全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秋季。
夏季是反映气温变化的节气。“楚”是终止的意思,表示酷暑即将过去,酷暑将在这一天结束。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古代把酷暑分为三个阶段:“鹰为祭鸟;二、静待天地始;三侯沃乃登。”在这个节气里,鹰开始大量捕食鸟类;天地间的一切开始枯萎;“禾乃登”是指粟、黍、稻、高粱作物,“登”是成熟的意思。
夏季习俗
河灯:悼念死者,祈求平安。
据说放河灯的习俗可以追溯到渔猎时代。那时,人们驾船出海,下到湖边。为了躲避风暴,在穿越险滩暗礁或遇到大风大浪时,他们用竹板做船,放入祭品,点燃蜡烛,用彩纸做帆,任其在水中漂流,向海神祈求平安。
捕鱼节:百吉竞相捕捉海鲜。
每年暑假期间,浙江沿海都会举行一年一度的盛大捕鱼节和盛大的捕鱼仪式,送渔民出海。石浦渔民历来有“三月三踩滩”和“祭海”的习俗,其中“祭海”是渔民出海捕鱼时为保平安、保丰收而举行的仪式。
吃鸭肉:润肺健脾,无病。
“酷暑”的到来,意味着炎热的夏天正逐渐转为凉爽的秋天。天气温差加大,昼暖夜凉。此时的饮食应遵循润肺健脾的原则,常吃清热生津养阴的食物。
脸:回家吧,桂圆粥。
福州有句话叫“盛夏看脸”。“厝”指的是城里有钱人的大房子。“措”的意思是看看你在城里的家,意思是外出避暑的人都会回家。这句话反映了过去老福州人的生活方式。等“酷暑”来了,“酷暑”也就过去了。夏天过后,人们的饮食和日常生活会发生变化。
崇拜土地:祭祀和崇拜,插旗和感恩
夏季节气恰逢农作物的收获季节,农民们举行各种仪式来感谢土地神。有的杀动物到土地庙里祭拜,有的在田中间插旗表示感谢,有的在这一天下地干活回家也不洗脚,唯恐收成被冲走。
迎秋:旅行迎秋
夏季过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在乡间游泳迎接秋景的好时候。酷暑过后,就连天上的云也显得被抽空了,自由了,不像酷暑时厚厚的云层。民间一直有“七八月见巧云”的说法,意为“出门迎秋”。
祭祖:搭孤棚,穿插抢夺孤儿。
暑假前后,有俗称“七月三十”或“中秋节”的祭祖活动。从七月初开始,会有开鬼门关的仪式,一直到月底鬼门关,都会举行普渡布施。据说普渡活动是从鬼门关的开启开始的,然后是灯笼的竖立和河灯的放生造成孤魂野鬼;主体是筑普渡坛、搭孤棚、干预劫孤等。,最后以关闭鬼门关结束。
吃桂圆:补秋、补血、补气。
当“酷暑”到来时,“酷暑”也就结束了。老福州酷暑过后不再喝凉茶,多吃“补气”“补血”的东西。老福州习惯吃桂圆,去皮后泡在粥里。
酷暑过后就要进入秋季,少喝凉茶多吃桂圆是有道理的。此时注意“补气”“补血”,忌食生冷食物;同时,桂圆性温,益心脾,补气血,有补气的作用,在这个节气里食用有益;但是饮食不能太死板,也没有规定这个节气一定要吃桂圆粥。很多人平时可以这样吃,有好处。
白露
千年节气的含义是昼夜温差大,天气渐冷,凉爽的秋天来临。
千禧年是24个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孟秋季节的结束和中秋节的开始,中秋节是公历9月7日至9日。
千年节气的传统习俗
清澈的露水
中国民间在千年节气中有“采净露”的习俗。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秋露繁时,集于盘,煎如饭,使人长年不饥。”“百草头上的秋露,是不尴尬的时候采的。越是有病,解渴,使人轻饥,肌乐。”于是,清露就成了千年最特别的“仪式”。
喝白露茶
白露茶是在白露季节采摘的茶叶。民间有“春茶苦,夏茶涩,需饮茶,秋白露”的说法。此时,暑热过后,茶树正好是白露前后的又一个生长期。
吃红薯
红薯富含蛋白质、淀粉、果胶、纤维素、氨基酸、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含糖量达到15% ~ 20%。它具有抗癌、保护心脏、预防肺气肿、糖尿病、减肥等功效。中医视红薯为良药,有“长寿食品”的美誉。
吃桂圆
福建福州有个传统习俗叫“千年必吃桂圆”。民间的意思是千年之日吃桂圆,有极大补身体的奇效。
秋分
二十四节气:“二月中旬,半分,即九十天半,故称分。秋天是同义词。”韩栋中书《秋秋范路阴阳上下》:“至于中秋节,太阳在东,阴在西,称为秋分。秋分半阴半阳,故寒暑。”按照农历,“立秋”是秋天的开始,以“初霜”结束,而“春分”正好是从立秋到初霜的90天路程的一半。每年公历9月23日或24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二十四节气之一。秋分的时候,“分”就是“一半”的意思。秋分之时,世界如昼夜之长。秋分过后,北半球白天越来越短,夜晚越来越长,南半球白天越来越长,夜晚越来越短。中国古书《春秋故事·阴阳出入》说:“秋分,阴阳也半相,故昼夜既寒又夏。
秋分的传统习俗
秋天祭月
秋分曾经是传统的“祭月节”。比如古代有“春祭日,秋祭月”的说法。现在中秋节来源于传统的“中秋节”。据考证,最初的“月亮节”定在“秋分”这一天,但由于每年农历八月的日子不同,不一定总有满月。而没有月亮的祭月是大煞风景。因此,“中秋节”后来从“秋分”转移到中秋节。
据历史记载,早在周朝,古代皇帝就有在春分祭祀太阳,在夏季至日祭祀大地,在秋分祭祀月亮,在冬季至日祭祀苍天的习俗。其礼拜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它位于四个方向:东南和西北。到目前为止,中国有许多历史古迹,如拜月祭坛,月亮亭和月亮塔。祭祀月亮的民俗因地区而异。
北京的“月坛”建于明朝嘉靖年间,用于皇家祭祀月亮。《北京中国年》记载了北京祭祀月亮的习俗,说:“中秋之夜,人们立起月宫的象征物,兔子像人站在上面;陈瓜国当庭;饼面绘有月宫蟾兔;男女拜香烧之。”北京还有一个特殊的祭月习俗,那就是“男人不祭月更拜”,也就是民间谚语所说的“男人不拜月”。
杭州的祭月习俗与北京略有相似,但称为“斋月宫”。“家家户户都有一瓶兰花,香烛,仰望天空。幼儿拜月,灯前戏,名曰斋月宫。”民间给小财神的供品,大到满脚,还有书桌、几案、碗碟、衣服、乐器等物,都缩减到寸,俗称“小摆设”。
在广东的中秋节期间崇拜一尊木雕的凤冠和下关月亮。在南方的一些地方,有供奉芋头的习俗。传说元末农民起义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元朝统治者的头颅被用来祭月。因为“元”的音与“印象”相近,后来人们就用“印象”来代替。
南昌以前有句老话叫“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也就是说,在拜月,男人是不能参加的,因为在古代,有一种观念是男尊女卑,男人不能向女人下跪。月宫里的嫦娥是个女人,她很女性化,所以男人不能参加拜月。
垂直蛋
当秋分到来时,蛋是漂亮的。每年的春分或秋分,中国很多地方都有几千万人在做“竖蛋”实验。选一个“匀称”的鲜鸡蛋,软软地放在桌上。虽然输的人多,赢的人也多,竖起来的彩蛋很漂亮。
为什么鸡蛋在春分或秋分容易立起来?不同的人给出了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春分和秋分是南北半球昼夜长短相同的日子,地轴和公转轨道平面处于相对受力平衡状态,鸡蛋更容易直立。还有人说,春秋分天气晴朗,人心情舒畅,思维敏捷,动作利索,有利于“竖蛋”成功。
有专家说,鸡蛋确实可以立起来,而且不限于春分和秋分。这两天,地球在太阳系的位置没什么特别的。“竖蛋”成功的关键在于蛋壳。鸡蛋表面凹凸不平,有许多凸出的“小山”。根据三点形成三角形,三点确定一个平面的原理,只要找到三个“小山”和这三个“小山”形成的三角形,并使鸡蛋的重心通过三角形,那么鸡蛋就可以直立起来。另外,最好选择已经下了四五天的鸡蛋,因为此时鸡蛋蛋黄下沉,鸡蛋重心下降,最有利于“竖蛋”。
吃秋菜
在岭南地区,开平苍镇谢氏,曾为四市(今以鹤山为五市),有一个未断的习俗叫“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种野生苋菜,村民称之为“秋蒿”。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摘秋菜了。在野外搜索时,往往是绿瘦的,大约一个手掌的长度。采摘下来的秋菜,一般在家里和鱼片一起熬制,称为“秋汤”。有句顺口溜:“秋汤脏,洗肝肠。”全家老少平安健康。“从秋天开始,人们仍然在家里祈祷和平与健康。
苋菜含有许多营养成分。丰富的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提高人体抗癌效果。炒野苋菜有解毒、利尿、镇痛、明目的功效。吃了能增强抗病防病能力,健康少病,滋润美容。适用于痢疾、目赤、雀盲、乳痈、痔疮等症。
其实岭南风俗中所谓的“秋汤”也和中医提倡的秋季滋补是一致的,只是岭南风俗比较典型,有点土,没有上升到中医理论的高度。
崇拜
秋分前后的民间节日有:2月15日是张凯的生日:王声,又名“陈”是唐代的一位勇士,为漳州做出了贡献,死后成为漳州的守护神。2月19日是观音菩萨的生日,每到生日,很多信众都会去观音庙朝拜。2月25日三山王祭祀日:三山王指广东省潮州府揭阳县的独山、名山、金山等山神。早年潮州客家移民秋为守护神,所以信徒以客家人为主。
送秋牛
秋分马上就到了,到时候会有人挨家挨户发秋牛的图片。画面用红纸或黄纸印上一年四季的农历节气,还印有农民的耕田图案,称为“秋牛图”。给图的都是民谣歌手,主要说一些不违背农时的秋耕好运之类的话。每到一个房子,他们更是看到什么就说什么,直到房主高兴给钱。虽然说出来的话很随意,但是每一句都押韵优美。俗称“秋”,秋人被称为“秋官”。
粘麻雀嘴
根据习俗,农民在秋分这天放假。家家都要吃汤圆,十几二十几三十个不需要包的汤圆煮好了,用一根细细的竹叉放在田边的户外田埂上,叫粘麻雀嘴,不破坏庄稼。
当然,用汤圆粘麻雀嘴只是农民美好的想象和愿望,但也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汤圆比较粘,不易消化,不宜多吃。汤圆多以糯米为主要原料,配以其他配料制成。糯米性温味甜,添加的食材往往糖分和热量都很高。春寒时节少量食用,有助于补充身体热能,补虚、调血、壮阳、健脾。但糯米粘稠,不易消化,吃多了容易积食。搭配葱、蒜等辛辣食物,可以平衡汤圆的萎靡效果。
秋分也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尤其是在秋分的时候。甚至成年人也参与其中。风筝分为王耔风筝、鲢鱼风筝、糜蛾风筝、雷公虫风筝和月儿光风筝。最大的风筝有两米高,最小的有两三英尺。市面上有风筝,很多都比别人的小,适合小孩子玩,但是大部分还是自己贴的,大一点的,还要互相较劲,看哪个飞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