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解的含义是什么,需要哪些科学知识来构建?
气候图是联邦德国著名生态学家H. Walter在1967年设计的一幅图。这种地图比用指数或公式要醒目得多,将近20个气候指标综合绘制在地图上,从而反映出整个大陆或大面积的生物气候类型。图中可以清晰地显示出气温值和降水量值,以及相对湿季和相对干旱的持续时间强度、冬季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并可以逐一描述出早霜冻和晚霜冻的可能性。因此,气候图的构建需要应用气象、地理、物理、统计等综合知识。因为地球上会分布不同的植被类型,而这些分布基本上是由气候条件决定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和水分。用气候图可以方便地比较不同地方的气候,有助于详细分析植被。这种图属于目前比较满意的解释植被分布规律的方法,受到各国学者的高度赞扬。我国植被和自然地理的著作大多也采用了这种图。以气候复杂多样的中国为例,幅员辽阔,纬度很宽,离海差距很大,不同地区地形不同,地形类型和山脉多样,所以温度和降水有各种组合,气候也千差万别。同一温度区域也可以包含不同的干区和湿区。地形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使得构建气候图变得更加重要。气候图中海拔是基本要素,然后附上物理学中的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降水量。从而综合比较气温观测年份和降水观测年份。北纬、东经等地理知识也不可或缺。统计体现在绝对最低温度和绝对最高温度的计算上。气象学上,月平均降水量超过100mm,可以用相应的降水曲线和水平线面积来判断半干旱期。日平均最低气温低于0℃时,是直线的湿润期还是点状的干旱区,值得推演和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