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傅山的事迹。
袁继贤非常重视文章和操守的教育,这对傅山影响深远。傅山也为袁的家庭感到骄傲,因为他精致的研究和对节气的重视。袁继贤因为清官,得罪了魏忠贤这样的权贵。崇祯九年(1636),魏忠贤挚友张访陕诬告袁继贤,被囚于京师大牢。傅山对袁明不公平,联系了100多个同学。他们联名上京为袁申冤。他带领众生在北京各处印刷、张贴大字报,陈述事实真相,并两次出庭作证,使袁继贤冤案得以平反。这场斗争的胜利震动了全国,傅山得到了高度的荣誉和赞扬,闻名全国。
袁案后,傅山回到太原。他在城市的西北找到了一座寺庙,并把它变成了一间书房。他认真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包括经典、孔子、历史和文集,甚至佛经和道经,他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崇祯十六年(1643),傅山受聘于李三书院讲学。几天后,李自成叛军进军太原,傅山陪母亲平定嘉善。不久,起义军和清军相继攻占北京,明朝灭亡。傅山闻讯,写下了一首悲怆的诗,“欲哭无泪,却要依己命而逃”。为表示对清廷理发的反抗,拜寿阳五峰山道的土国仲晶为师,出家为僧,取名“真善”。身着红袍,谥号“朱衣道人”,谥号“石道人”。朱的衣服,朱姓的衣服,隐含着对明朝的怀念。一个道士,就像石之剑,意味着永远不会屈服于清朝。
傅山渴望南明王朝越来越强大,积极联系桂王派往陕西的连长宋倩,图谋积蓄力量。初步定于顺治十一年三月十五日(1654)起兵河南武安吴集镇,向北发展势力。但是,机要,宋到武安后不久,就被清军俘虏,放弃了傅山。于是傅山被逮捕,关押在太原监狱。在被拘留期间,傅山否认了他与宋倩的政治关系。一年后,傅山在清廷不得翻供,于是以“傅山确有虚报,据此释放”的判决释放。
傅山出狱后,依然反清。我南下江淮看了看,了解了一下反清情况。当他真正感觉到清朝日渐强大,已经没有复明的希望时,他回到太原,隐居在郊区,自称华侨。他的诗《太原人是太原华侨》就是这种痛苦心情的写照。康熙二年(1663),参加南明政权的昆山人顾到太原找傅山,两人成为战友。从那以后,他们一直很亲密。他们同意把选秀号组织成一个对抗清朝的经济机构。后来,傅山与沈汉光、孙奇峰、李寅都、屈大均等坚持反清立场的名士学者有过多次交往。领导山东起义的颜也来到太原与傅山会面,并与傅山结盟。看傅山住窑子,王仙友给他买了房子,就是现在太原傅家巷4号院。
清初,康熙十七年(1678)皇帝向天下发布圣旨,命令具备三等以上素质的官员,推荐“学文兼优之人”,“携手试聘”。李宗孔、刘佩贤推荐了傅的《大学问》。傅山不肯收病,阳曲县令戴孟雄奉命驾车,逼傅山迁都北京。到北京后,傅山继续承认生病。清廷宰相冯普和一帮满清官员多次登门劝解,傅山坐在床边淡然处之。还是那句话,皇帝被封“内阁大臣”的时候,还是不磕头谢恩。
傅山从北京回来合并后,地方官闻讯都去拜访他,称他为内阁书。对此,傅山低头闭上眼睛,一言不发。阳曲县令戴奉命在家门口悬挂“凤阁普伦”牌匾,傅山却不肯表现出“志存高远,身如磐石”的品格和气节。
在学术和学术思想上,傅山的学术文章都追溯了当时的进步思潮,其思想具有强烈的进步倾向,忽略了当时学者重视理学的倾向。他称赞李贽具有革命新精神学术思想和刘辰翁的文笔。明朝灭亡后,傅反对清初一般学者以经学为中心的研究范围,而是开创了子学研究的新途径,突破了宋明以来重理论的羁绊,开辟了新的学术研究领域,成为研究和对待清代以后诸子的开山鼻祖。至于傅山的诗和赋,他继承了自屈原以来的爱国传统,主张诗和散文要“生而正直”,以是否有益于国家和民族为标准。傅山一生著述颇丰,传世的只有《霜降红龛》和《汉代人名韵》。
在诗歌、写作、书法、绘画等方面,傅山善于学习和巧用,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傅山的书法被誉为“清初第一文豪”。他写颜真卿,总结出“宁拙不聪明,宁丑不谄媚,宁支离不圆滑,直截了当不安排”的经验。山水、梅、兰、竹等。都是精致的,列在一品。他的书画洋溢着他的高风亮节,洋溢着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国古典书画艺术中赢得了后人的高度赞誉。
傅山在医学上也很有成就。他在内科、妇科、儿科、外科等各科都有很高的技术,尤其是妇科。他的医书《傅氏妇科》、《清囊秘笈》流传于世。傅山非常重视医德,治病不分贵贱,同等情况下优先考虑穷人。对于那些前来求医的有钱人或者名声不好的官员,都是婉言谢绝。对此,他解释说:“好人患好病,有好医生,有好药。高爽治不了他们;胡人患胡病,有自己的胡医,胡药。严重的治不好。”
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权贵不能屈”的性格和气节,不辜负“仁人志士”的评价。但由于时代的局限和正统观念的阻挠,他的爱国主义夹杂着浓厚的封建正统观念;他的民族主义思想都打上了大汉族主义的烙印,应该引起今天学者和研究者的注意。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初,傅山的爱子付梅突然去世,已是暮年的傅山悲痛欲绝,再也承受不了这样的打击,不久就去世了,享年7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