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至日过后,太阳比以前落山更晚。为什么会这样?

夏季至日后,太阳比以前落山晚是因为这是地球自转轴倾斜造成的昼长夜短的效应,越接近两级越明显。

夏季至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二十四节气”最初是由北斗的斗柄方向决定的。斗柄起于正东之北,转南、西、北,为“岁”之一。

战斗指的是正午,也就是夏季的至日。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用“恒气”的方法划分的,即每个节气对应地球在黄道上每运行15所到达的某个位置,夏季至日点是太阳在黄道上运行到90度时。

从黄道平面上看,太阳位于金牛座、双子座和巨蟹座的背景上。夏季的至日是太阳一年中最北的一天,是太阳北行的顶点,是北半球日照时间最长的一天,也是时间比夜晚多的一天。

在夏季至日的这一天,除了南极圈的南极点和极夜区,整个地球上所有地方的日出方向都是从东北方向开始,在西北方向落下。

夏季至日,在古代也被称为“夏节”和“夏至日节”。它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古代民间“四季八节”中的一个节日。自古以来,在夏季的至日上就有崇拜神灵和祖先的习俗,以祈求救灾和丰收。

当太阳移动到黄河经度90度时,就是夏季至日的交点,一般在公历6月21~22日。在夏季至日的那一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中的最北端,几乎直接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

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夏季至日也是一年中中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这一天,北半球收到的太阳辐射最多,几乎是南半球的两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