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天文学中的日晷是什么意思?

在中国古代天文学中,天空被划分为28个区域,由几颗星星组成一定的图案。称之为二十八夜是因为恒星位置变化缓慢,这种划分具有参考作用,是我国古代天文学使用的标准参考系。天空365度28夜的时候,天空是几度?这是通过观察太阳在不同季节位于天空中不同的恒星来确定的。Chá n的本义是足迹,人眼观察到的太阳运行轨迹就是chán,根据太阳的足迹,确定每颗恒星的度数坐标。换句话说,恒星的坐标是基于太阳和地球的相对运动。

比如冬季至日的中午观测太阳(比如假设日全食的时候),假设太阳投射的一个星座是0度(起点),夏季至日的中午太阳投射的星座是180。这个参照系,一个圆角,不是360,而是等于地球自转的天数,也就是365.2425。因为地球的轨道不是圆,而是椭圆,所以这个角系不是等分的。这样,28个矿脉与365.2425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数字坐标系。除非发生日食,否则你无法直接观测到太阳。这个坐标系的确定,靠的是数学推理,比如晚上观察12头顶的星座,推断白天太阳的星座度数。

中国古代天文学用这个天空坐标系来描述天文事件,确定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的确切时间。比如描述一颗彗星,出现在XX宿,消失在XX宿。

其实西方天文学也用这个坐标系。只是星座的名称不同,数量不同而已。比如某年某月某日流星雨晚上什么时候会出现在人马座?等一下。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西方天文体系,但只有中国有完整的天文事件历史记录。通过中国古代史料研究星球的演化,必须了解中国古代天文学知识,也必须了解中国的历史典籍。不知道中国天文系现在有没有教。北大王力教授(不是文革中的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专门附上了一张星图,详细标注了中西天空的坐标系。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