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读古诗是什么?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黄河流域的人们为了适应“风调雨顺”和“天时地利人和”,获得丰收而创造的。在长期的耕作实践中,他们综合了天文学、物候学和农业气象学的经验。

“节”是段,“气”是气象物候。

节气是根据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划分的,描述地球因太阳而产生的自然现象。因为地球一年360度绕太阳转,360度分为24份,每份为15度,15度为一个节气,即每个节气约为15天,构成24个节气,每个节气的专有名称包含了气候变化、物候特征和作物生长的意义。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夏满夏连。

秋露,秋寒霜,冬雪小,冬寒。"

我们的祖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敏锐地感受着物候的变化。在春花夏雨秋风冬雪中,我们的祖先与大自然对话,给我们留下了伟大的诗篇。中国为什么会成为中国?那些伟大的诗篇是我们中国人的感情和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通过什么方式学习诗歌,才能和千百年前的诗人一起呼吸?拥有古典的生活方式?

于是就有了我们的“二十四节气背古诗”游学活动。在这段旅程中,我们将根据二十四节气的线索,根据四季的变化来学习诗歌,同时欣赏古诗词的写作。在孩子们的笔下,唐诗宋词,书法国画,民俗民风,古典音乐,还有我们身边的树叶发芽,花开,叶落,初霜。

在“二十四节气背古诗”的过程中,诗词也逐渐感染了节气的温度。冬天,雪花漫天飞舞的时候,我们背诵“外面黄昏有雪的感觉,里面一杯酒怎么样?”,而我们心中有一种温暖和宁静;春天,生命蠢蠢欲动,“青梅如豆,柳如眉”,既是春天的风景,也是春天里每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夏天,黄梅时节,草塘里青蛙遍地,“敲棋子落鼻烟”的静谧和深邃也来源于我们生活的感悟;秋天本身就属于诗歌。天冷了,树叶落了,慢慢的,白露变成了霜。我们吟诵“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让这个秋天充满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