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天仪和地震仪简介
浑天仪有两种:浑天仪和大象。
浑仪,也就是圆形的仪器,西汉时期的落下闳曾经制作过,用来测量天体的位置。它的主要结构由三层组成:外层、中间层和内层。外层由子午环和地平环交叉形成固定框架,放置在支架上。中间层由黄、白两圈组成;内层由极轴、赤经双环和窥视管组成。
浑象,即漏水运浑仪,是西汉时耿寿昌为表示天象而发明的,东汉张衡对其进行了改革。
它的结构是,在一个直径四尺多的空心铜球上,有28个星座,中外星辰,黄色赤道,南北极,二十四节气。用巧妙的机械系统把大象和计时漏壶连接起来,用计时漏壶滴下的水作为动力,带动大象绕轴匀速旋转,这样大象的旋转就等于地球的周日运动。这样,大象就会自动近似正确地演示天象。
2.地震仪
地动仪是汉代科学家张衡制造的测量地震的仪器。
由纯铜制成,表面刻有山、龟、鸟、兽等篆字和人物。一根铜柱立在仪器的中央;器身外围铸有八条龙,分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排列。龙头与内部通道中的启动机构相连,每个龙头的口中都有一个小铜珠。
地面上,对准龙口,八只青铜蟾蜍昂首蹲着,张着嘴。某处地震时,柱子倒向那边,会碰到牙机,使地震方向的龙张开嘴吐出铜珠,落入铜蟾口中,发出“叮当”声,人就知道地震会发生在哪个方向。
扩展数据
张衡(78 -139),字,南洋五圣之一,与司马相如、杨雄、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中国是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东汉任大夫、官至、侍郎、河间。晚年因病出任朝中历史大臣。于永和四年(139)卒,享年六十二岁,北宋时谥号Xi的卜儿。
在天文学方面,张衡写了《灵宪》、《浑仪图注》等。,他的数学著作包括《算术论》,他的文学著作名为《二》。
景福和桂田福就是代表。《隋书京畿志》有14卷《张衡集》,已失传多时。张普,阿明朝人,编《张合简》
集》,收入《汉魏六朝文集一百三十篇》。
张衡为我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和地震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发明了浑天仪和地动仪。他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人誉为“木之圣人”。
由于他的杰出贡献,联合国天文组织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太阳系中的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星”。
后来为了纪念张衡,在南阳建了张衡博物馆。
当时地震频繁,有时一年几次,大地震会给人民和国家带来很多危害。当时的皇帝和普通百姓都把地震视为不祥之兆,认为是鬼神作祟。然而,张衡不相信神和邪灵。经过仔细的调查和实验,他发明了一种可以探测地震的仪器。
公元138年2月的一天,地动仪突然朝西张开大口,吐出一个铜球。这是一篇关于西部地震的报道。然而,那天洛阳并没有地震的迹象,更不用说附近发生了什么。结果法庭上议论纷纷,说张衡的地动仪是骗人的东西。
过了几天,有人骑着快马向朝廷报告,距离洛阳一千多里的晋城、陇西发生了大地震,连山都塌了。伙计们,这真的很有说服力。虽然张衡在政治上并不成功,但他的科学发明和实验在中国科学史上留下了辉煌的成就。
百度百科-浑天仪
百度百科-地震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