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室内装饰材料
中国馆的设计引入了最先进的科技成果,使其符合环保节能的理念。四柱之下的大厅,是一个可以从东到西,从北到南通风的空间。在四季分明的上海,无论展览期间天气如何,观众都能感受到有适合人体的气流接触自己的皮肤。外墙材料是无放射性、无污染的绿色产品。例如,所有的门窗都采用LOW-E玻璃,不仅可以反射热量,降低能耗,还可能喷涂涂层,将阳光转化为电能并储存起来,为建筑外墙照明提供能源。区域馆平台上1.5m厚的覆盖层可为展馆节约10%以上的能耗。
国家馆顶部的观景台也可能引入最先进的太阳膜来储存阳光并转化为电能。顶楼还有雨水收集系统,雨水净化用于冲洗厕所和车辆。主楼的挑层构成了一个自我遮阳的形状,为较低的空间节省了能源。所有管道甚至地铁通风口都巧妙地隐藏在建筑中。
由宝钢独家提供、以钢结构为主的中国馆,与展馆四周的大片红木地板相呼应。这些地板既有木头的质感,又有木头的纹路,但实际上这些地板并不是木头做的,而是XX公司提供的一种叫塑木的新型环保材料。所有门窗都是LOW-E玻璃漆,尤其是宝盈漆。
中国馆的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理念表达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和气质。国家馆居中而立,层层突出,成为体现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东方之冠的雕塑造型主体;区域馆横向展开,以拉伸的平台底座形式体现国家馆,成为开放、灵活、亲民、多层次的城市广场;它们相互对立,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来表达富强国家的主题。
2010上海世博会最大的亮点是中国馆,不仅因为历届世博会最大的亮点是东道主馆,还因为本届世博会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而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明历史和现代崛起的东方大国,所以中国馆被赋予了更大的使命。自开业以来,这座戴着“中国红”的“东方之冠”就矗立在黄浦江畔,以其绝对的高度成为人们的视觉中心,成为中外游客和政要关注的焦点。
亮点,首先是整体建筑风格的亮点。回顾历届世博会,许多东道主展馆都在建筑史上留下了极其辉煌的一页。比如1851伦敦世博会最“震撼”的展品,就是被称为“水晶宫”的展馆本身,开创了历届世博会追求“建筑”贡献的先河。再比如1889巴黎世博会。埃菲尔铁塔打破了人类思维的极限,打开了一座巨大钢结构建筑的大门。作为巴黎乃至法国的象征,它保持了41年世界第一高楼的记录。还有美国芝加哥1893世博会的超大型摩天轮,比利时布鲁塞尔1958世博会的原子模型塔,西雅图1962世博会的太空针,西班牙塞维利亚1992世博会的阿拉米罗大桥,一座如竖琴般的白色大桥。2010上海世博会东道主的展馆也应该有这样的地位。
中国馆的建筑方案选择了斗拱的造型,这在建筑界是相当出乎意料的。当时很多业内人士都有传统与现代建筑结合的想法。斗拱虽然最初在唐代,兴盛于宋代,是“中国木构建筑之魂”,但在后来的日本建筑中却非常流行。特别是西班牙1992塞维利亚世博会日本馆大胆采用斗拱的造型,让很多建筑师抛弃了中国这种传统的建筑手法,这就是最初对斗拱方案的评价。但是,建筑师再好,也比不过政治家的智慧。“东方之冠”终于以其大气磅礴的气势达到了大众的期待,成功将斗拱楼带回了故乡。它还采用了许多失传的中国古代园林建筑技术和低碳节能的建筑材料,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将成为上海世博会乃至当代中国的标志。
展厅的亮点是清明上河图。作者怀着对古人的深深敬仰和对我们民族的大爱,向这部举世闻名的作品致敬。除了北宋张择端的原作,长126米,高6.5米的多媒体巨幅画卷也令人震撼。画卷详细描绘了北宋宣和年间世界最大城市汴京的繁荣景象。
我确实看到了展厅里很少介绍的另一个亮点,那就是在“东方足迹”和“寻寻觅觅之旅”两个展厅之间,从49米下到41米的后走廊上,挂着一百幅中国儿童画。大多数人匆匆忙忙赶火车,很少有人停下来细细品味。这些画的内容涉及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最年轻的画师15岁,最小的只有5岁。他们来自全国各地,也有生活在国外的中国孩子。根据世博局预测本届世博会将影响我们未来60年的生活,这些天真的孩子是后世博时代的中坚力量。如果说《清明上河图》是国宝,那么当代青少年就是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的希望。历史终究是历史,只能说明过去,不能代表未来。汴京再繁华,宋朝还是被金灭了。无论中华民族的历史有多长,近代历史上都难免丧权辱国。落后就会被动挨打,这是中国人愤怒和自强的动力。所以,笔者认为,不要过多的谈论清明上河图,更不要沉湎于我们的历史长河,要着眼于当下。
四根粗大的方柱,支撑着斗形的主楼,层层叠叠,井然有序,越来越紧,看似零碎的部分却有着不可估量的承载力,可以支撑起千钧之重。此外,浓烈喜庆的红色让前来参加进博会的外国人清楚地看到——这就是中国!
“我们团队对中国馆的整体定位归纳为八个字:中国特色、时代精神。”总设计师何敬堂说,东方建筑体系最典型的特点就是从框架入手。“中国馆应该融合各种历史和文化元素。我们从中国的文化符号和出土文物中汲取创意,并与现代材料、现代技术和现代美学相融合,设计出中国的皇冠。是一种精神上的融合。”
东方皇冠
中国馆由国家馆和地区馆两部分组成。一个高度和一个高度的空间位置分别体现了东方哲学对“天”与“地”关系的理解。国家馆是一个“天空”,一个雕塑般的主体在中心升起,形状像一个皇冠。传统建筑中,斗拱间穿插榫卯,结构叠放,形成开敞挺立之势。区域馆是一个“地”,其四面通过台阶或园林小品与周围环境巧妙连接,整个展馆像一个基座一样平躺在国家馆之下,形成一种大力支撑的状态。
很多人认为“中国红”是建筑外观的颜色,但其实红色在大型建筑中并不好用。由建筑、光学、材料、规划、灯光、色彩等专家组成的委员会经过反复讨论,决定采用四种红色;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建筑师经过多次比较和选择,选择了直金属板作为外墙材料,与整体视觉效果相匹配。
在中国馆外,屋檐上有印章文字重叠的“中国印章”,每枚约2.7m× 2.7m,朝不同方向刻有变化的印章文字“东”、“西”、“南”、“北”。它们实际上是巧妙的通风口。区域馆的建筑外观上还刻有以二十四节气为内容的古代重叠篆书,象征着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中国馆的设计不仅处处彰显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还兼顾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屋顶和外墙的太阳能电池可以使中国馆照明用电自给自足;在细节设计上有很多高科技成果,比如在景观设计中加入循环自洁元素,在屋顶安装雨水收集系统,可以实现循环利用,利用自然雨水进行绿化灌溉和道路冲洗。
借鉴中国古代的“大屋顶”原理,观众可以在中国馆感受到冬暖夏凉。中国馆立面自上而下的角度正好介于冬季至日和夏季至日的阳光角度之间。在区域馆的屋顶上,有一个名为“新九洲青岩”的花园(形状和含义均来源于圆明园“九洲青岩”四十景的最后一幕,即碧水环绕的九岛,象征中国的辽阔疆域)。这个27000平米的开放空间就像一台“天然空调”,可以产生8℃-10℃的降温效果。
智慧和深呼吸
在中国馆展示“城市发展中的中国智慧”,旨在为中国未来的城市发展提供借鉴,为城市化带来的挑战提交一份“中国答案”。
国家馆内部展示空间分为三层:第一展示层“综合展示层”(49米),命名为“东方足迹”,面积8553平方米。这一层的展品突出了时间线索,涵盖了中国的当代、过去和未来发展。
在展示古代文明方面,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以“创新”和“传承”为核心主题解读历史。在《智慧长河》展览中,设计师运用现代投影和三维动画技术,在长128米、高6.5米的折叠屏风上再现了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并为画中人物设定了活动状态,还设计了夜景。宋代汴京繁华的夜市,以《清明上河图》第一次生动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它与国宝区展出的仇英版《清明上河图》相得益彰,向游客展示了中国城市的魅力。
“文明传承”区展示了从全国数十家文化艺术机构借来的40件珍贵文物,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国家一级文物,分为金属冶炼铸造、丝绸染织、造纸印刷等八大主题。幻影成像与文物相结合,展现古代智慧在今天的传承。比如一边展示古代的纸印刷技术,一边展示计算机时代的汉字输入和通信技术的创新,一边展示古代的指南针,展示今天的北斗导航卫星。
此外,“希望之乡”的“同一个屋檐下”展览,通过一栋公寓楼里九个家庭的有趣互动,生动地诠释了“和谐社会”的理念。本次展区还展示了全国169个特色小城镇的影像,凸显了中国未来“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战略。
第二展厅“体验展厅”(465,438+0m层),以“古今对话”为主题的“寻访之旅”,轻松动感的轨道车之旅,让观众了解中国城市规划建设的智慧与传承。每个展厅的设计方案新颖,地域特色浓郁,就像汇集了各民族风格的中华文化百花园。
第三展厅“特别展厅”(33m层)占地3392平方米,以“低碳行动”为主题,展示中国对环境和气候变化的认知和努力,以及未来的城市发展战略和行动。文章以“取之有道”、“用之有度”、“返璞归真”为题,展示了我国在新兴能源、节能减排、碳汇林建设等方面的规划和成果,包括利用微藻吸收二氧化碳制取生物柴油的技术,已在内蒙古大规模生产;中国自主创新的风能太阳能仿生概念车,一次充电可行驶135km的纯电动能源汽车...
材料名称:钢主要元素:铁
世博会中国馆地板采用环保塑木材料(巨峰公司)。该公司生产的塑木是由塑料和锯末按大约11的比例制成的,既有塑料的耐水、耐腐蚀的特点,又有木材的质感。主要用于室外景观和亲水景观,使用寿命是普通木材的3-10倍。颜色也可以根据配方调整。这次选择的红木色庄重大气,体现了中国馆的风格。
据了解,塑木的主要成分是塑料(包括PP、PE、PVC等热塑性塑料)和天然纤维(如锯末、花生壳、椰子壳、亚麻、秸秆等。).公司生产产品时,木质纤维来自废弃的废料,没有直接砍伐的一立方米树木。事实上,这种新型塑木材料已经出现在南京的市政建设中。前段时间南京‘三中路’改造,树栏都是我们做的。塑木材质不怕水淹,不怕虫蛀,就算10,20年也不会有问题。
外墙涂料:采用聚氨酯硬泡和隔热涂料,比传统方式降低中国馆能耗至少25%。(上海硕德建材有限公司)
设计组
总设计师:何敬堂正在中国国家馆施工状态。总设计师:潘,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展示设计总监:黄建成,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视觉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