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虾的绘本之旅》| 0069《北京的春节》
北京的春节(下)
作者:[中]老舍
[中]于达吾图
春节是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从腊八节到农历新年的最后一天,前后有将近两个月的时间。从腊月初八喝腊八粥开始,一年一度的习俗活动接踵而至,比如祭灶、置办年货、贴春联、挂福字、做年菜、包饺子...这些既是老北京的风俗,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累的民俗的集中释放和展示。
老舍先生写的《北京的春节》是对老北京的记忆,也是中国人集体记忆中的一年,串起了被现代生活节奏所忽略的细节和情怀。即使是差异很多的南方,也享受着很多春节的回忆,很多看过绘本的人心里都会有些柔软的感觉。绘本作家俞大午也在1951带我们回到了北京,看到了各种各样的中国民俗和热闹的春节场面。
中国人的浪漫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临近了。
一切看起来就像刚睡醒,我欣喜地睁开了眼睛。山润了,水涨了,太阳脸红了。
草从土里爬出来,又嫩又绿。在花园里,在田野里,看,有许多这样的树。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个球,跑几圈,抓几圈。风很静,草很软。
——朱自清的春天
虎年春节即将到来,它是我们中国最重要的节日。
虾米虾米最近看了一个节目《有没有一个词》春节篇,说的就是春天这个词。春天最早的写法是:草,战车,太阳。战车二字,代表草木萌发,积蓄力量,破壳而出,怒而生。“春”的原意是“阳光照春,万物荣”,后来被命名为一年中的第一个季节。也有“生机”、“事业”之意(如“阳气哲,万物皆春”)。《说文解字》认为“春在推”,意思是“阳光照春,万物欣欣向荣”,所以可以引申为生机和活力。
“蠢”字上面有个弹簧,下面有两个虫子,一开始没有骂人的意思。这意味着在春天,所有的动物都醒了,准备行动。春天还有一个节气,叫景哲。春雷过后,万物发芽。
春天是生命、生活、生命的显现,春节也是中国人最浪漫、最诗意的体现。
现在是春节。
不要贪恋孩子,
腊八之后是年;
腊八粥,喝了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蜜瓜发粘;二十四、房屋清明节;
二十五、冻豆腐;
二十六、红烧猪肉;
二十七、宰杀公鸡;
二十八、送面子;
二十九、馒头;
熬夜30晚;
第一天第二天满大街走。
腊八粥
腊八粥有哪八种?你有没有想过?
我国部分地区有“儿女不可贪,是腊八之后的年”的说法,意为过年的前奏。每到腊八节,北方地区都忙着剥蒜做醋,泡腊八蒜,吃腊八粥。
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佛粥”、“大家饭”,是一种由各种食材熬制而成的粥。腊八粥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在宋代。南宋吴《梦》云:“本月初八,庙号腊八。大沙等寺庙有五味粥,叫腊八粥。”中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经有1000多年了。在腊八这一天,政府机关、寺院和老百姓家里都会煮腊八粥。到了清代,喝腊八粥的习俗更加盛行。
最早的腊八粥是用赤小豆熬制的,经过演变逐渐丰富多彩。南宋学者精心撰写的《武林旧事》中说:“用核桃、松子、牛奶、柿子、栗子煮粥,称为腊八粥。”《燕京年记》说“腊八粥以黄米、白米、糯米、小米、菱角、去皮枣泥等煮成。,并用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子、松子、白糖、红糖、zozo葡萄”染色。
除此之外,腊八粥的另一个传说是把谷仓里剩下的各种粮食作物清洗干净,混合在一起做成粥,为明年的丰收做准备,所以不拘泥于哪八种,主要代表着除旧迎新的意思。
春节前的习俗和压力
小新年
为什么南北方小年一天短?
一年结束的第23天或第24天在民间被称为“小年”。小年不是指某一天。由于当地的习俗,称为小年的日子是不同的。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扫尘、祭灶等。清代以前,民间传统的小年祭灶节是腊月二十四。自清代中后期开始,历代帝王家在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仪式,为了“省钱”,还会祭灶神。因此,北方地区的民间也纷纷效仿,大多在腊月二十三庆祝节日。在南方的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着在腊月二十四庆祝农历新年的老传统。
还有一种说法更有意思。据说朱元璋身无分文,想赊账买个猪头过年,老板拒绝了,就说总有一天我要当皇帝,要两年。没想到,他真的当了皇帝。为了自己的金字招牌,他点了一个小年,又点了一个大年。但没想到交通不便,北方腊月收到了遗嘱,南方腊月没有收到。所以从此北方人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南方人的小年是腊月二十四。
扫尘
除尘是多年前清除旧布的新习俗之一。民间谚语说,“腊月二十四,除尘扫屋”。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叫“扫屋”,南方叫“扫屋”。春节到了,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器皿,拆洗被褥窗帘,打扫庭院,掸去蜘蛛网,高高兴兴搞卫生,迎接春节。
根据民间说法,“尘”与“陈”谐音,春节扫尘有“除陈不新”之意。扫尘的目的是为了扫除一切“倒霉”和“恶运”,以便祈求来年;这一习俗寄托了人们辟邪避灾、辞旧迎新、迎吉祥的祈祷和祝愿。
贴春联
贴年红是贴春联、门神、年画、福字、横批、窗花的总称。因为这些都是过年时粘贴的红色喜庆元素,所以统称为“贴新年红”。在古代,红色的火可以赶走野生动物,在寒冷的冬天带来温暖,这个习俗一直流传下来。中国最著名的神兽“年”也最怕红色和鞭炮。
除夕之夜的家庭团圆饭
年夜饭,又称年夜饭、团圆饭、团圆饭等。,指除夕夜(除夕)的家庭聚餐。起源于古代年终祭祀仪式,祭祀神灵,与祖先吃团圆饭。中国人的年夜饭不仅丰富多彩,而且非常有趣。传统的年夜饭前,先祭神祭祖,等到祭拜仪式结束再吃。
一般有鸡(代表有计划)、鱼(每年都绰绰有余)、蚝油(对市场有好处)、发菜(有钱)、腐竹(有钱)、莲藕(聪明)、莴笋(有钱)、生蒜(算好的)。
年夜饭是全家总动员的大餐。也是对来年美好生活的期待。年夜饭,吃到的是喜悦,尝到的是亲情,在香喷喷的米饭里闻到的是家的味道。年夜饭对中国人来说非常重要。全家人互敬互爱,围坐在餐桌旁其乐融融。
鞭炮声迎接春节。
守岁
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还记得这个习俗。虾小时候经常被大人夹起来吃饺子。有时候,孩子们下午很早就上床睡觉了,他们晚上可以不睡觉。尤其是十二点钟声敲响的时候,我给爷爷奶奶拜年,说一句吉祥话。当然,不排除有些熊海子胡说八道,但无论如何,最后都是开开心心的一起领红包和压岁钱。
守岁,又称废岁、守岁火、守岁火,历史悠久,是我国的民俗活动之一。
除夕之夜,民俗活动的主要特点是生火和守火。虾虾小时候曾经在内蒙古过了一个春节。每个门都被火圈包围着,孩子们在门周围点燃烟花和鞭炮。那热闹的场面令人难忘。
除夕夜,每个房间都要彻夜灯火通明,全家团聚迎接新年。除夕之夜,通宵燃灯燃烛,称为“浪费”。据说过了这一关,来年家里的财运就会丰富起来。在古代,南北方有不同的习俗。有的地方守岁的习俗主要是通宵熬夜,即通宵守夜;比如晋代的周初写《风土志》说:除夕之夜,大家分阶段送礼,称为“赠旧”;老少聚在一起,祝一首完整的歌,叫“分龄”;常年沉睡,等待黎明,叫做“守龄”。在一些地方,除夕之夜,全家人聚在一起,吃年夜饭,点蜡烛或油灯,围坐在火炉旁聊天,通宵守夜,象征着赶走一切邪恶的疾病,期待新的一年好运。
元旦,元旦
崇拜老年
小时候,元旦是给长辈、亲戚、朋友拜年的日子。孩子们穿上了新衣服,父母带着一家人的拜年电话回来了,红包和糖果满载着收获。现在互联网发达了,拜年更方便了,但也少了乐趣。
拜年是古老的活动之一。新年第一天早上迎接新年,拜“年神”。传说“隋”又名“社稷”、“太岁”,是古代的星名,也是民间信仰的神。60岁时,以60甲子的干部和支部年表为运行周期,有60 * *人。每年都有老神在值班。当年太岁的本分叫“太岁本分”,是一年之主,掌管人间吉凶。比如《三诫会》里说的“太岁之人,一岁之主,众神之首”。拜年是最古老的传统过年习俗,至今仍流行于广东,尤其是吴川。在新年的第一天,迎接新年,向神献祭和接受祝福的传统习俗从古至今代代相传。
聚财
传说正月初一是扫把生日,所以这一天不能用扫把,否则会扫运破财,招来“扫把星”,造成霉运。如果一定要扫地,一定要从外往里扫。这一天不能往垃圾上泼水,怕破财。在许多地方,这种习俗仍然保留着。大年三十不放扫帚,不倒垃圾,准备一个大桶装废水,免得那天溅到外面。还有一种说法是,我们不能使用刀和剪刀,当然,因为我们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
元宵节是快乐的。
元宵节
许多商店在元宵节后开门营业。从小到元宵节,都是中国传统完整的一年。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也称为上元节、小源节、元宵节或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正月,古人把“夜”称为“夜”。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叫“元宵节”。根据道教“三元节”的说法,正月十五也叫“上元节”。
元宵节源于开灯祈福的民俗。正月十五在西汉时期就已经有所讲究,但是正月十五的元宵节真正成为全国性的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以后。正月十五烧灯笼习俗的兴起,也与佛教东传有关。唐朝时期,佛教兴盛,官员和普通百姓在正月十五“为佛燃灯”,于是佛灯遍布民间。所以从唐朝开始,元宵节放灯笼就成了一件合法的事情。
元宵节主要包括看灯笼、吃汤圆、猜灯谜和燃放烟花等民俗活动。此外,许多地方的元宵节还增加了游龙灯、舞狮、踩高跷、划船、秧歌、打太平鼓等表演。
春节记忆中最重要的有两件事。小孩子最喜欢的当然是压岁钱了。成年人,尤其是商务人士,更注重迎财神。前几年没有禁放烟花的时候,除夕夜除外,鞭炮声彻夜不停,那是大年初五的凌晨。有个虾的外国朋友曾奇怪地问,春节不是过了吗?为什么要庆祝这么多天?
压岁钱
压岁钱是长辈分给晚辈的。据说压岁钱可以镇邪,晚辈拿到压岁钱可以平安度过一年。有些家庭,晚上孩子睡着后,父母会把它们放在枕头下面。压岁钱在民间文化中有驱邪保平安的意思。压岁钱的本意是抑恶驱邪,因为人们认为小孩子容易鬼鬼祟祟,所以用压岁钱来抑恶。
欢迎财神
南方一些地区在正月初五迎接财神。据民间传说,财神就是五神。所谓五道指的是东西南北,意思是出了五道门就能拿到钱。
早在清代,的《贾青录》中就说:“正月初五是沈的生日。祭祀过去的金锣鞭炮,急于盈利,必须早起迎接,称为穷途末路。”他还说:“今天前方的路是五祭中行走的神。所谓五道,即东、西、北、南中耳。”上海有旧历年抢路头的习俗。正月初四晚上,准备祭品、糕点、香烛等物,敲锣打鼓烧香祭拜,虔诚地敬财神。农历五月初五,民间传说是财神的生日。为了争夺市场,接下来是农历四月,称为“抢道”,又称“接财神”、“祭财神”。
其中有五种祭祀,分别是迎户神、灶神、土地神、门神、走神。凡接待财神者,必献羊头鲤鱼。献羊头意为“吉祥”,献鲤鱼是“鱼”和“盈”的谐音。人们深信,只要财神能显灵,就能发财。因此,每到新年,人们都会在正月初五零时(正月初四24时后)打开门窗,烧香放鞭炮,燃放烟花,迎接财神。接管财神后,我希望财神能在新的一年里把金银财宝带回家,发大财。
2022年是虎年。在中国古代,老虎的形象非常受崇拜,尤其是在军事上。比如调兵遣将的军事符号上用黄金雕刻了一只老虎,称为虎符。
虎是十二生肖之一,排行第三,地支为阴,称为阴虎。老虎一直被汉族人所崇拜,它是正义、勇敢和威严的象征。汉朝人把老虎视为百兽之王。白虎是古代四大神兽之一,神仙经常借白虎升天,白虎是镇西之兽。自汉代以来,老虎一直是劳动人民最喜爱的保护神。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和发展,崇虎的文化意识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不变的文化观念!
春节的钟声即将敲响。值此新春佳节之际,祝大家虎年生机勃勃,万事如意!
新年民间童谣
当新年到来时,
穿新衣服,
戴一顶新帽子;
龙灯,
踩着高跷,
迎财神;
大家开心,
勒陶涛,
一起迎接新年!
今天的虾米绘本之旅到此结束。
期待下一期毕加索!
《月虾的绘本之旅》0068《幼兽》
《月虾的绘本之旅》0067《我爱洗澡》
“月虾的绘本之旅”0066“好无聊,好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