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热的读音和含义

酷暑的发音是chǔ shǔ.夏季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

夏天到了,是高温炎热天气“三夏”中的“最后一夏”,意味着炎热难熬的天气即将结束。

酷暑过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副热带高压南撤,酷暑逐渐消失。雷暴活动不如夏季活跃,全国各地暴雨总趋势减弱。夏天有很多民俗活动,比如吃鸭子、放河灯、开渔节、煎药茶、祭地等。

历史渊源

入夏是一个反映气温变化的节气。“出”的本义是“停”“留”的意思。《说文解字》说:“处,止。”“暑热”是指炎热难耐的天气已经结束,暑气开始消退。三夏”和“三伏”都代表湿热的天气,时间轴和温度轴上的曲线基本一致:夏天来了,夏天到了;天塌下来,夏天就结束了。

二十四节气有“三夏”,即小夏、大夏、立夏,依次为初夏、中暑、夏末。在“三夏”中间还有一个“立秋”节气,立秋之后就是夏季,酷暑持续时间长。长时间的酷暑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古人把从立秋到秋分这段时间称为“长夏”。

三伏天包括四个节气:小夏、大夏、立秋和出暑,到出暑时,三伏天已经过去或结束。暑气消退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并不是暑气一降就马上凉了。虽然夏季节气依旧炎热,但气温已经开始整体呈现下降趋势。

农业活动

夏季,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正处于收获中稻的繁忙季节。一般在夏季节气的时候,华南的阳光还是很充足的。除华南西部外,阴雨天不多,有利于中稻割棉吐絮。

夏令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水果、农作物逐渐进入成熟阶段,农民加紧采摘,抓住农时,进行水稻施肥、除草等田间管理。"夏谷越来越黄了,小心大风。"

夏天过后,昼夜温差加大。因为夜寒日暖,作物白天吸收的养分在夜间储存,所以作物成熟快。“夏天一夜变田”,“夏天三天无谷”,“三朝稻夏怀”,“夏天稻满田,人人修仓”,这些都预示着夏天节气过后,庄稼即将收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