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起源和特点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古代先民以赛龙舟的形式祭祀祖先的节日。
战国时期的楚诗人屈原在端午节投汨罗江自尽,后来把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有些地方还有纪念伍子胥、曹娥、介子推的说法。
一般来说,端午节起源于龙图腾祭祀。它始于北方的“坏月坏日”,注入夏季“祛病防疫”的时令时尚,附加纪念屈原跳江自杀的纪念内容,最终形成了今天端午节的文化内涵。
端午节的特点:
1,吃粽子送粽子
每到端午节,很多人总会在家里包一堆粽子——端午节前两天,主妇们往往就开始忙碌起来,用酱油、酒、糖腌制排骨肉。
包红豆沙饺子,还必须将红豆煮熟捣碎,用猪油和糖搅拌后炸至深红色有光泽;把糯米一个个增加到白胖;把街上买的棕榈叶洗干净。棕榈叶必须是新鲜的。用新鲜的棕榈叶包裹的粽子往往有竹子的香味,而陈年的叶子却没有这种好闻的味道。
2.插入菖蒲和艾叶
除了吃,你还可以在这一天找到许多不同的地方。节前,街上卖菖蒲、艾叶、香囊的人会突然多起来,但平时,菖蒲、艾叶比较稀少。
端午节那天,一大早,附近村子的村民就来城里挑担子,小贩们则喊着要五颜六色的香包和香囊。空气中似乎充满了青草的芳香和强烈的药味。“粽子香,厨房香;艾叶,香气四溢;菖蒲插在门框里,出门就能看到麦子黄了;此处且有端阳!”
3.喝雄黄酒
其实黄酒里掺了雄黄,就成了雄黄酒。不过现在喝雄黄酒的人不多了,说是有害的。其实雄黄酒的味道并不好,太浓了。可是很多人倒在屋前屋外,雄黄酒洒得到处都是。孩子的额头也被大人画上了“王”字。
4、五色丝线
五色丝线称为长命线,用于驱鬼。因为端午节是五毒日,不是吉日。在天台等农村地区,至今还有一种说法,叫避子之日。这一天,香囊和香包也是不可或缺的。过去,女性会缝制香囊,用丝绸包裹苍术、雄黄等芳香药物,或用樟脑丸编织成网袋,寓意驱虫辟邪。
5.龙舟比赛
大多数是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可以想象,锣鼓喧天,船只如箭一般飞来飞去,一定很凶。
扩展数据:
根据民间习俗,在端午节,媳妇们必须回父母家过年。这个习俗叫做“躲端午节”
1,躲端午节
躲龙舟节是端午节的一个习俗,指的是把新婚或出嫁的女儿接回家过年。简称“躲下午”,也叫“躲完”。习惯上以五月、五月五日为邪月、邪日,凡事需要避邪,因为端午节有带女人回家避邪的习俗。这种习俗似乎形成于宋代。陆游《封睢》诗中有一句“羊腔酒担迎女,鼓龙舟送与神争”。
《嘉靖隆庆志》也记载有云:“嫁女召归过节”。又《栾州志》:“女子新娘子迎月归,谓之“躲端午”。
2.端午节下雨
端午节下雨,人们老了要检查,这是一种习俗。认为端午节下雨,不吉利;反之,则好。这种民间信仰在宋代就有了。陈《岁时广记》引用《纪要》说:“五月五日,人染毒,十八岁无灾。下雨的时候鬼曝药,好多人生病。福建的这句谚语。”
许月卿《李时周端午》也注:“临川人说,天中下雨,鬼兴人祸。清代赵怀玉诗歌的自我注释也引用了“端阳无雨是好年”的谚语。
在北方的一些地区,人们喜欢在端午节时采摘嫩叶和蒸野菜叶来泡茶。在广东潮州,人们去山野郊区采集草药和煮凉茶。这对健康也有好处。
中午用兰花汤洗澡是《大戴礼》中记载的古老习俗。那时候的兰花不是今天的兰花,是菊科的飞机草,有香味,可以煎服沐浴。“九歌?”《云中君》也有“沐浴兰花汤会让你芬芳”这句话。”《荆楚岁》:“五
五月五日被称为浴兰节。《五杂记》记载明代人因“蓝汤不可得”,中午沐浴五色草。后来一般都是炒香蒲,艾草等草药洗澡。
在广东,用艾草、香蒲、凤仙花、玉兰等花草;在湖南、广西等地,柏叶、银莲花根、艾草、蒲草、桃叶等用来泡澡。不管男女老少,全家都洗。这种习俗至今仍然存在。据说能治皮肤病,还能辟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