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末,大门紧闭”,老祖宗留下警示:“三不去,四不干”。你什么意思?
要说这个“农历”是怎么命名的,可能跟农耕文明有很大关系。
一切都是为了让庄稼获得丰收。无论是“二十四节气”,还是各种与农耕相关的节日,都是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发自内心的祈祷。
在我们的祖先眼中,农历七月是一个“鬼月”。
刚刚结束的“七月十五”是一个以祭祀为主的节日。
整个七月都是鬼活动的时间,所以有鬼门大开的说法。
既然“七月三十”是重要的民间节日之一,那么它前后的日子就不会像看起来那么简单。
早在农历七月初一,鬼门关就被打开了,俗称“开门红”,无数的鬼在等待祭拜。
“七·一五”之后,我们就要做好收尾的准备,哪怕是游魂,也要计划回家。
到了7月底,“鬼门关”就要关闭,也就意味着鬼神接受祭祀的时间即将结束。这叫“关地门”。
在这么重要的一个月里,一定有很多需要关注和注意的事情。根据老祖宗留下的忠告,可以归纳成一句话,就是“三不去,四不做”。
在农耕文明中,一年的收成好坏,完全取决于气候。
如果发生天灾,那将是致命的打击。
所以,万般无奈之下,先人会结合鬼神假设来安慰自己的灵魂。
特别是一些禁忌和忠告需要特别注意。
所谓“三不”,就是在农历七月这个特殊月份,不要去以下三个地方。
如果你不听劝告,很可能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第一,当鬼魂四处游荡时,千万不要忘记:不要去偏僻僻静的地方。
阴阳之间是有界限的。
各有各的生存空间,但在这个特定的时间节点上,有交集。
人迹罕至,人迹罕至,阳气不足,导致阴气渐盛。
呆在鬼神经常出现的地方,就是给自己找麻烦。
就像如果你闯入别人的领地,你肯定会被赶走,甚至后果不堪设想。
就算鬼神拿你没办法,你一个人呆在偏僻的地方,万一突发疾病或者坏人,真的会天天叫不做,也是无效的。
第二个不能去的地方是河边。
虽然立秋是在农历七月,但秋老虎依然凶猛,炎热的天气让人感到不安。
很多人都有去水里凉快凉快的想法,于是就去河里游泳。
在我们的祖先眼里,水属于阴,生活在阴间的鬼也属于阴。两者结合起来,真的很吓人。
因此,在7月15日,除了祭祖,还有燃放河灯的习俗。
古人认为,祖先燃放河灯后可以更快地找到回去的路。
眼看就要7月底了,鬼也该回家了。此时的江边已经是一个聚集地,阴气太重,一般人扛不住。所以尽量不要去河边,更不要随便下河游泳,会危及生命安全。
不仅是今年,每年夏天都有很多孩子溺水,这是父母疏于照顾造成的悲剧。
古人早就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才有这样的忠告,可谓用心良苦。
第三个不能去的地方是废弃很久的寺庙。
寺庙是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应该是世界提供的。
因为各种原因被遗弃后,马上就会成为鬼魂的栖息地。
7月底,地狱之门关闭,走进那个地方就更难了。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什么是“四不做”。和“三不去”一样,也有深意。
第一,晚上走路不要吹口哨,因为吹口哨是鬼。
虽然没有科学依据,但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喜欢吹口哨的人。
因为这种行为总给人一种吊儿郎当的感觉,老祖宗以为这种人是二流子,整天没有直型,游手好闲。
谁都不想成为别人的累赘,所以最好不要吹口哨,以免引起鬼的不满。
第二,祭祀时不要踩烧纸。这些“纸”是给祖先的“钱”。想象一下,如果你踩了别人的钱会是什么样子。这不仅是一种极其不尊重人的行为,也是个人素养低下的体现。
第三,记得收衣服。
刮风了,下雨了,该回家收衣服了。
七月是“鬼月”,外面阴天。衣服就像人活着的缩影,晚上还挂在外面,跟自己一个人站在外面是一样的。阴阳碰撞,不可行。
第四,尽量不要在农历七月的夜晚拍照。
这个其实很好理解,就像慈禧太后当初拍照,以为那个神秘的地方会带走人的灵魂。
这张照片的寓意也有同样的效果。
结论农村老人常说:与其晚上住在古庙里,不如“住在野外”。
废弃的古寺真的让人感到不安和恐惧。
说农历七月是“鬼月”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但出于对传统文化习俗的尊重,我们应该避免。
“七月底鬼门关”,鬼月很快就过去了,我们的日子还得正常过下去。
虽然祭祖已经告一段落,但民俗文化一直需要传承。
有了科学态度的加持,才能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在这个仍然炎热的农历七月,我们应该记住这个忠告:不要在河里洗澡,太危险了;不要去僻静的地方,紧急情况下很难得到帮助。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