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寒热辨证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准则。
其实,疾病的性质不仅仅是寒为热,寒热更突出地反映了疾病中阴阳的虚实,而致病因素的基本性质属于阴阳,阴阳是决定疾病性质的基础,所以寒热是区分疾病性质的程序。
致病分为阳和阴,正气分为阳和阴。阳的致病因素导致人体阳盛阴伤,或阴虚阳亢,均可表现为热证;因阴致病易导致阴盛阳衰,或阳虚阴寒,均可表现为寒证。所谓“阳满则热,阴满则寒”,“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就是这个意思。这也说明从致病因素的阴阳分析和机体阴阳盛衰来看,对寒证和热证的认识基本一致。
恶寒(和畏寒)与发热,与八纲区分的寒证、热证,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不能混为一谈。恶寒发热只是疾病的症状,疾病中的寒热症状可以与真寒热症状不同,寒证热证是对疾病性质的判断。
寒冷综合症
阴虚可表现为寒证,阳虚也可表现为寒证,所以寒证可分为实寒证和虚寒证。感受外寒邪者,或因受凉受寒过多所致,发病突然,体虚者,多为实寒证;由于内伤和久病,阴寒往往盛行,多为虚寒证,即阳虚证。寒邪侵袭皮肤表面,多为表寒之证;寒邪侵犯脏腑,或因阳气不足所致,多为内寒证。
各种寒证的表现各不相同,常见的证候有恶寒、恶寒、冷痛、喜温、口淡而不渴、四肢冷倦、痰稀、涎鼻涕、小便清长、大便溏泄、面色苍白、舌淡苔白湿、脉紧或迟。
由于寒邪挟阳,或阳虚阴寒盛,身体失温,表现为恶寒、恶寒、肢冷、冷痛、温热、嗜睡等症状。寒不除水,津液不伤,故口不渴,痰、唾液、鼻涕、尿等分泌物、排泄物清冷,苔白润泽。
热证
杨灿过多可表现为热证,而阴虚也可表现为热证,所以热证可分为实热证和虚热证。热阳邪袭,或吃辛辣温热之品,或体内阳热过盛,急病体虚者多为实热证;虚热证,也就是阴虚证,是内伤和久病失津的结果。风热邪袭肌表,多为表热证;热病邪在脏腑或阴虚者多为内热证。
各种热证的表现是不同的。常见症状为发热、恶热恶寒、口渴多饮、面红、烦躁不安、痰稠鼻黄、小便短黄、大便干燥、舌红苔黄、燥津少液、脉数。
因为阳热过盛,津液消耗,或者因为阴液不足,虚热内盛,所以可以看到明显的热现象和阴液不足的各种表现。
寒热证的辨证要点
寒证、热证是阴阳盛衰的反映,是疾病本质的主要表现。因此,重要的是要综合观察疾病的所有表现,尤其是恶寒发热和恶寒生热,口渴与否,面色红白,四肢冰凉,排便,舌脉等。
医学理解。《寒热表里阴阳辨》说:“一病之寒热,皆因渴而不渴,渴而不水,饮食喜热而寒,烦躁而恶,溺长而赤白,大便之结以晚脉数除。如果口渴,可以排除水分,喜欢凉性饮食,烦躁,溺短赤,那么就会有几脉,也是热的;“口不渴或佯渴不能解渴,就会喜欢喝热汤,手脚冰凉,溺水长而清。便溏,你的脉搏会晚,这个会凉。可以作为区分寒证和热证的参考。
真假寒热
当疾病发展到极寒或极热时,有时会出现一些与其病理本质相反的“假”症状和体征,如“极寒如热”、“极热如寒”,即所谓的真寒假热、真热、假冷。
(1)实热虚寒是指内有实热,外有部分虚寒的证候。实热虚寒证常表现为热深、厥深,故可称为极热肢证,古代亦称阳生格阴证。其机理是由于邪热内盛,杨琪郁结于内,不能发散。因此,其外在表现可能包括四肢冰冷甚至昏厥、恶寒甚至畏寒、意识昏厥、面色晦暗、脉搏(或数)慢等。,但其本质是热,所以必然有高热、胸腹灼热、口鼻灼热、口臭、口渴、小便短黄、舌苔黄燥、脉强。
(2)真寒假热是指里面真寒,外面有些虚热的证候。其实真正的寒假热证就是阳虚浮上来的证,而且古代也有把阳盛阴盛证和戴阳证的人。其机理是由于久病阳虚,阴寒凝滞,迫使阳虚浮于上,超过外。因此,虽然可能有自觉发热,或欲脱衣揭被,面红如妆,心神不宁,口渴咽痛,脉大或数等与阳热证相似的症状,但必然有胸腹虚寒,下肢发冷,小便长(或小便浮肿少),或腹泻,谷清,舌淡等症状。口虽渴而不想饮,喉虽痛而不红肿,虽烦躁不安,但会疲乏无力,脉虽大或数,按之则无力,面虽时有潮红,但不潮红,也说明其“热”是错觉。
冷热转换
寒证和热证有本质区别,但在一定条件下,寒证可以转化为热证,热证可以转化为寒证。
(1)寒证转化为热证是指原本是寒证,继而是热证,然后寒证消失的病理变化。常见的是外感寒邪不及时传播,而人体阳气过盛,阳热受到一定程度的压抑,于是寒证就成了热证;或者寒湿之邪抑郁而体内阳气未失,往往容易由寒转热;或者过度使用温燥之品,也会使寒证转为热证。比如寒湿痹,一开始表现为关节病冷,附着重,麻木,病程长,或过于温燥,变红、肿、灼。哮喘是感冒引起的,痰白而稀。时间久了,舌头红黄,痰黄稠。阴疽痰湿凝结所致的冷疮,肿而无头,肤色不变,转红、肿、热痛、流脓等。,都是寒证转化为热证的表现。
(2)热证转化为寒证是指原本是热证,后来出现了寒证,再后来热证消失的病理变化。常见于热毒内蕴严重的情况下,或由于治疗不当或治疗不当,邪气过盛,正气受损,正气无敌,功能衰退,阳气失和,故转为虚寒证,甚至表现为阳亡证。
寒证与热证的相互转化是由邪正力量对比决定的,关键在于阳的盛衰。寒证转化为热证,说明正气仍强,阳气相对较强,使邪气由阳转热,提示正气仍能抵抗邪气;热证转化为寒证,就是邪气下降,正气衰竭,阳气下降,提示阳性无敌,病情险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