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节日习俗

苗族节日

苗族传统节日有苗年、四月八日、端午节、吃年节、赶秋节等。,其中以苗年最为隆重。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天以后举行。在节日的早晨,人们把准备好的美味放在火坑附近的炉子上祭祖,并在牛的鼻子上抹酒,以示对它们一年辛勤劳动的感谢。盛装的年轻男女在大厅里跳舞。

苗语

苗年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苗族人民庆祝丰收和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的传统节日。一般在收获季节后,有的在农历十月初十举行,有的在农历九、十、十一举行。它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在节日的早晨,年轻一代会准备美味的食物,虔诚地放在壁炉旁的炉子上,祭拜他们的祖先。在牛的鼻子上抹点酒,作为一年辛苦工作的奖励。姑娘们身着颜色鲜艳、风格各异、绣边或花纹的蜡染内衣或长短百褶裙,戴着惹眼的耳环、量手钹等银饰,与俊俏的小伙子们翩翩起舞(男弹芦笙,女舞成弧线)。入夜,大铜鼓声传遍全村。外村的男青年吹着灯笼来到村子附近的“油坊”场(也叫“坐姐”、“坐村”、“踩月”,即青年男女的社会恋爱活动),村村歌声不断。通过二重唱,相爱的男女将被爱情之物——绣有鸳鸯的锦缎丝带连接在一起。

如果苗年遇上“吃鼓藏”年,就更隆重地表示“大家庭”了。“鼓藏”是家族成员举行的祭祖仪式,每隔几年举行一次,时间从78年到10年不等。“鼓藏”前,“鼓藏”牛(喂了三年鼓藏神的大牛)排队打。届时,大家推荐的“鼓隐头”将主持仪式,杀牛祭祖,杀鸡鸭。全鼓的亲戚都会来参加,活动会持续十多天。

吃年货节

也叫“新和节”。“吃新”是生活在清水江、都柳江中上游的苗族节日之一。没有统一的日期。按照习俗,在收获的季节,找一片水稻长势最好的田地,大家会在这里庆祝“吃新节”。

相传古时候,天下没有小米,只有掌管天庭(雷公)的小米是国有的,人们只好以打猎为生。苗族先民为了得到谷子的种子,叫老带着9999种珍禽异兽到粟国取九斗九升九碗谷子种子,放在仓库里,待来年开春播种。但有一天晚上,阿吾有一只长臂,用手抓住了地平线,借着天灯的光,踩在一块石头上,不小心把天灯打翻了,刚好掉到木谷仓顶上。结果发生了火灾,而且火势越来越大。那粒种子在仓库里哭了,最后在烟雾中飞向天空,跑回了家。高老去找高虎,请他劝说顾钟回去,但高虎坚持认为顾钟没有去天堂。没办法,高老和高虎商量,用9999种珍禽异兽换粮食种子。嘴里磨破了九层皮,声音说干了九坛子水,但他不服。苦思九天,终于想出了一个方案:等小米熟了,派一只狗去稻田里滚几圈,这样就可以把小米带回毛毛上了。古历七月十三日早晨,狗要出发了,叫它带着梗高五尺,穗长五尺的种子。但是因为狗急了,到了南门的时候,不小心绊倒了,写下了自白书。结果跑到一个只有五寸长的稻田里,很快就滚了回来。被告虎虎识破了这个计划。狗到了天桥,虎虎派了九十九个壮实的勇士守桥。他们把狗撞进了天河。他们以为天河又宽又深,狗只有死路一条。然而,他们万万没想到,狗掉进天河后,很快就把尾巴高高地举在水面上,费了好大劲才游过天河,回来时尾巴上还带着九粒。我告诉老我有一粒种子,于是我耕田,把种子取了出来。在古历的六月六日,一串串像狗尾巴一样的谷穗从秧尖拔了出来,一个月后,金闪闪的谷穗成熟了。古历7月13日,是种一年粮食的日子。这一天,我挑了九升小米,煮了一大锅好吃的白米饭。他先舀了三碗给狗吃,然后自己尝了尝。剩下的种子年年播,让人吃白米饭。为了记住捡谷物种子的日期,7月13日被定为新的节日,代代相传。

节日那天,每个家庭都会在新山谷做饭。黎明时,人们带着新的米、酒、鸡、鸭、鱼和肉到地里。祭祀完祖先后,宴会就开始了。每个人围成一个圈,每个人都把酒杯举到下一个人的嘴边。老人一声令下,大家接连欢呼三声,然后互敬一杯,一饮而尽。顿时,欢声笑语在田间回荡,唱歌、踩塘、跳芦笙等传统文体活动开始,一直持续到黄昏。

4月8日

农历四月初八是贵州省贵阳市附近苗族人民纪念古代英雄“亚努”的传统节日。据传说,很久以前,苗族人在富饶的格桑(今桂阳附近)休息,过着幸福、满足和丰衣足食的生活。足智多谋的首领“亚努”为了抵抗统治者官兵的进攻,带领人民英勇作战,沉重打击了入侵者,却在四月初八不幸牺牲,葬于“贾家圩”(今贵阳喷水池附近)。为了纪念雅努人的英雄气概,迄今为止,农历四月初八,身着节日盛装的苗族人从四面八方聚集到贵阳的喷水池前。

当时喷泉旁红旗飘扬,人群蜂拥而至。吹笙吹笛子,唱歌,玩狮子,玩龙灯,玩球类游戏和比赛。男生的芦笙比赛有意思。他们一边演奏芦笙,一边做快速旋转、小步、倒立等技巧。夜晚的贵阳城和喷泉区灯火通明,如同白昼,到处歌舞升平,一派欢乐景象。

4月8日的活动在四川、湖北、湖南和贵州的苗族人中也很受欢迎。

周西芦笙节

居住在凯里周西的苗族人。农历正月十六到二十是芦笙节。芦笙堂位于周西井边的河沙坝上。正月十六一大早,主持芦笙堂的几位老人带着芦笙来到荆坎,念着碑文说:“吹笙摘月,是苗族人流传千年的娱乐活动。正月初一,各地纷纷效仿,以娱乐方式庆祝新年,更是我苗族人民的自由结婚仪式……”看完后,我把葫芦里的米酒倒出来,在碑石上和芦笙堂中央喷了几口酒,大家又喝了一口,吹了第一首《芦竹曲》;这时,戴着银首饰、穿着五颜六色节日服装的女孩和男孩随着甜美的曲调翩翩起舞。男生向对的人要丝带,女生把丝带系在对的男生的芦管上。三天过去了,这对年轻男女找到了自己的伴侣。此时主持芦笙堂的老人,依然背着米酒,在石碑和芦笙堂上喷洒米酒。在大厅中间放一个稻草标记。从此芦笙高挂,直到粮食回仓,农历的“苗年”才能取下来,直吹芦笙节。第四天,春天到了,年轻的情侣们无拘无束地聊天唱歌,交融感情,互赠信物。

端午节

端午节是从每年农历五月二十四日到二十七日。这时,成千上万的人盛装聚集在河边,参加龙舟出发前的祭祀活动。比赛一开始,数十艘龙舟破浪前进,两岸锣鼓喧天,礼炮齐鸣,观众大呼惊天动地。在岸上,还有载歌载舞芦笙等活动。晚上,青年男女聚在一起唱歌,倾吐真情。

钓鱼节

钓鱼节是黔中杜牧和南明河两岸的苗族节日。杜牧发源于吴韵山,在贵州境内向北流入南明河,在尤里和福来交界处汇合,然后向北流入乌江。这个节日最初是苗族人在播种和插秧需要水的时候在河边祈雨的雨节,但时间长了就逐渐演变成了捕鱼节。

节日期间因地而异。从3月到6月,由各村有声望的擅长捕鱼的“渔民”决定。到时候,年轻力壮的男人会去山上采树叶“制药”,在河里捕鱼,女人则在家准备腊肉、香肠、糯米和酒。到了中午,全家老少都穿着盛装,带着酒肉到河边吃饭。吃完后,那人吹响了芦笙。女人们唱着民谣,玩得不亦乐乎。当太阳落山时,我会把新鲜的鱼带回家,为我的亲戚和朋友举行宴会或把鱼作为礼物送给他们。

吃信节

吃信节是贵州省合江县宝寨苗族的节日。历时四天,时间在农历六月的“信”(e)日(按历年计算)。届时,远嫁他乡的苗族姑娘们会尽最大努力打扮一番,穿上花裙子,佩戴银饰,并“携带”节日礼物,回家看望父母和村民。节日期间,全村一片欢腾,鼓乐齐鸣,芦苇吹拂起舞,处处洋溢着节日的欢乐。百吉崖山脚下,翁崖河畔,人声鼎沸。斗牛、打麻雀、跳芦笙、拔河、打球的场地里,欢呼声此起彼伏。相爱的青年男女被邀请到树林里,在溪边唱着民歌,向对方倾吐爱意。

华山节

花山节,又称“踩华山”、“打华山”或。“踩山”又称“跳田”或“桃花”,是贵州省西部和中部、云南省东南部和四川省南部苗族人民的盛大节日。日期不同,有的在农历正月,有的在五月、六月、八月下旬。节前,几个苗寨共同组成了华山会三人领导小组,花场改选三年,七年,十二年,从一片风水丰沛的平地。

届时,穿上节日盛装的“花田”,高挂灯笼,飘扬彩旗。花柱高高耸立。身穿双排扣夹克、头上裹着蓝色长布的男人和穿着节日服装、精心打扮的女人从四面八方聚集在会场,演奏芦笙、吹口哨、敲铜鼓、载歌载舞。芦笙舞贯穿花展始终,歌赛是花展的重头戏,爬杆赛是最引人注目的舞狮、武术比赛、斗牛、赛马活动因地而异或兼而有之。芦笙舞给人一种轻松活泼的感觉。穿着鲜艳衣服的姑娘们随着小伙子芦笙的旋律起舞。有的男人一边吹一边排队跳舞。女生围着芦笙队转圈跳舞。有的是小伙子在前面吹笙,姑娘手挽手在后面纵舞,或者上百人随着音乐起舞,歌舞升平,令人耳目一新。舞狮很有趣。一个猪头(或者一只鸡)和两瓶酒挂在站立的花杆顶端。舞狮后,比赛爬花杯。花杯是用剥了皮的松树做的,高高的,光滑的,细细的。中奖的难度很大,经常有人用梯子去取中奖的产品。爬花杆表演最具民族特色。表演者一边吹笙,一边绕着钢管舞。一只鹞翻身上竿,头朝下,双腿交叉紧紧绕竿倒挂,吹奏芦笙,一只鲤鱼直立,身体翻转180度,反复爬到竿顶作样子。表演者倒挂着,脚放在花杆上。把芦笙吹下来,离地几尺,一个筋斗,轻盈舒适,胜过体操运动员的技巧,赢得了观众的掌声。女子穿麻绳比赛的表演很有意思,讨论了搓麻绳和穿针的质量和速度。

勤劳和智慧的结晶给他们带来了节日的欢乐。华山将是青年男女社交的机会,他们所爱的女孩将被青年男子打开的花伞聚集在一起,相互依偎,倾吐心声。华山会处处洋溢着节目的氛围,充满了真挚的友情和纯洁的爱情。

火星切割节

苗族传统节日。流行干贵州关岭一带。节日的内容主要是规定乡规民约。根据姓氏的不同,节日的时间也不同。大概7月,8月,9月27日。一年一次,按宗族户轮流值班,值班年负责召集大家讨论乡规民约及相关大事。然后值日年家人要备酒杀鸡,请大家喝“合心意的酒”,并为下一个值日年敬酒。反过来轮流举行聚会,在谁家喝“知酒”才值得过年。

客家年

苗族的客家年是春节。农历年三十晚上,一家人聚在一起,不允许外人打扰。他们半掩着门放鞭炮,以示此时人不得入内。初一凌晨继续放鞭炮,祭祖消灾。人们用手拦牛拦羊,说:“赶牛羊……”以示六畜兴旺,然后吃年夜饭。在第二年的第二天,苗族家庭成员穿着盛装从一个村庄到另一个村庄祝贺节日。好客的主人将向客人们敬酒三次。每个家庭都充满了节日的欢乐。年轻的男女聚集在村庄旁边的草坪上,演奏芦笙、秦越,载歌载舞。有些地方还会举办“踩花山”“合并牛”等活动。

吊桥节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三穗县苗族乡寨头传统节日,又称“二月二”。相传寨头人最初居住在吴冶。因为寨头土地肥沃,所有寨头人一起搬进寨头。搬家那天,龙会跟着走,但是石坪河挡住了龙的去路,于是村里的古罗(长老)商量了一下,决定建一座桥把龙带走,因为龙象征着吉祥和幸福。村里的十二栋房子都要连起来,所以这座桥建了十二个桥墩。这座桥修好后,被命名为“接龙桥”。这座桥是在农历二月初二建造的。为了纪念这一天,寨头苗家每年十二房各抬一头猪,在桥上宰杀。

端午节

端午节,有些地方也叫“龙舟节”,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松桃苗族自治县、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一般在农历五月初五举行。届时,清水江畔彩旗飞舞,人山人海,歌声如潮,数十艘新装饰的绿、红、黄三色龙舟将一字排开,停泊在起跑线上,展开角逐。“好天气”和“好收成”的旗子在风中嘎嘎作响。每艘船上的三四十名运动员,身着双排扣夹克,腰间系着绣花腰带,穿着银林布裤子,戴着精致的帽子,个个精神饱满,集中精力待命。受人尊敬的鼓手和帅哥击鼓呐喊,指挥着龙舟在宽阔的江面上行进。龙舟仿佛离弦之箭,两岸的欢呼声、欢呼声响彻云霄。比赛结束时,青年男女伴着芦笙的音乐跳舞,演奏纳、竹笛、芒筒、和木叶。赛马、斗牛、击鼓和“旅行”活动一起举行,增添了节日的浓郁气氛。过年的时候,结了婚的大妈带着鸡鸭和棕饼回去探亲。

姐妹节

苗族传统节日。流行于贵州省东南部的苗族地区。每年春天,那里的苗族妇女都会举行“姐妹节”和“姐妹餐”。节日的早晨,寨子里的姑娘们会去田里抓鱼,准备“姐妹餐”。无论他们去哪个领域钓鱼,都会受到欢迎。吃完“姐妹饭”,女人们各自带上事先准备好的五颜六色的糯米饭,去油坊场找小伙子唱一首歌。小伙子要想吃糯米,就必须赢二重唱。除了唱歌,女人可以随意参加各种娱乐活动。结了婚的姑娘也要回娘家过“姐妹节”。

爬山节

苗族登山节,又称“爬节”,已形成千年。每年农历三月下旬的“马日”(古代用十二生肖记录日子),在农历三月十九日举行。那时,居住在黔东南凯里的苗族人民将聚集在路祥,在那里他们将唱歌和打鸟。青年男女唱着歌,沿着蜿蜒的山路爬到了山顶。一路到鲁阁,苗族的飞歌、情歌、酒歌、古歌遍布山坡。第一个到达山顶的人被称为“登山英雄”,受到所有人的尊敬。得到女生的青睐。

相传,香炉山登山节是为了纪念英俊的苗族青年阿布和玉帝的小女儿阿别。玉帝的小女儿阿蓓向往人间自由的生活,飞下山,嫁给了聪明能干、诚实善良的阿蓓,育有三女。一天拂晓,全家人正其乐融融的时候,突然公鸡第一次啼叫了。玉帝规定,一日鸡鸣三声,即为朝圣。如果阿北不能及时赶到,就会有大祸临头。心急如焚的阿贝在山顶飞上天空的时候,一只脚从香炉顶上爬了六层楼。没有了香炉山顶,阿别再也不能下凡,玉皇大帝也因为没有香炉山顶而不能享用人间香火,于是惩罚了阿不,把它变成了烧香的香炉。为了纪念阿北和阿不布的忠贞爱情,苗族人在阿不布边香炉日有一年一度的登高节。

杀鱼节

居住在贵州省贵定地区的苗族人每年农历三月初九庆祝杀鱼节。这一天,人们早起来到河边,用叉子叉起河里的鲜鱼,在河边做饭、吃饭,边吃边唱民歌,吹鲁健,祝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摘洋葱将是一个节日

是湘西保靖县翁排坡苗族青年的聚会。传说很久以前,一个长着老鼻子的苗族村官的女儿阿达亚爱上了夯沙的苗族牧羊人郎延诺。当地官员非常生气,他说:“一只凤凰鸟怎么能和一只钉麻雀一起筑巢呢?”燕诺老人也劝燕诺:“金银花和巴蒂菜不能心有灵犀。”阿达亚被关在吊脚楼里,不能出门。彦诺每天黄昏赶着牛回家,从夯沙跑到老鼻子村去看心爱的姑娘。失去自由的阿达在一首歌中唱道:“翠鸟关在竹笼里,挂在山上的花上。”鸟盼花,花盼鸟,清明必相逢。”“清明采青”是指苗族姑娘在清明这天上山采葱,祈求山神保佑。严诺明白了姑娘的意思,唱道:“从树上扯下来的藤蔓滚到地上,藤蔓死了,叶子好孤独。希望天晴下雨,再也不出村了。“清明那天,他们早早地离开了家,就在翁排郁郁葱葱的山坡上散步。他们的忠诚和爱情感动了胡姐,也促成了他们美好的婚姻。所以每年清明节,苗族女青年穿上节日盛装,带上蒸好的“清明粑粑”,手持葱刀,男青年手持沙刀,都聚集在翁排坡择偶。这就是一年一度的“摘洋葱大会”。

鼓乐节

这是苗族传统的祭祖节日。十二年大牺牲,六七年小牺牲。传说人类的母亲“邦·刘梅修女”是从一棵枫树的心脏中诞生的,她们死后还得回到枫树中,她们的灵魂也要在死后回到自己的家乡安息。祖先的故乡在树心,木鼓是祖先安息的地方。后来的祭祖,“祭祖”就叫“鼓祭”。至今,祭鼓都是祭祖。鼓祭以“缰”为单位举行。“缰”是祖先传下来的有血缘关系的亲戚,他们崇拜一个认为祖先的灵魂住在里面的木鼓。鼓节那天,各家准备一头水粘牛,或者几家准备一头,或者买点牛肉。让牛先打,几百头牛一起打。场面十分壮观,然后宰杀它们进行崇拜。按照习俗,不管是来庆祝的亲朋好友,来看斗牛的客人,路过的商贩,都是允许留宿的。人越多,主人的脸上就越光彩。

跳花节

苗族传统节日。流行于贵州关岭地区。这是关岭地区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苗族节日。据说是多年不生的夫妻的娱乐活动。现在已经远远超出这个范围了。大多数节目在第一个月举行,持续三天左右。白天,弹芦笙、弦乐、唱歌、跳舞。晚上,唱着歌,谈着恋爱,老人围着篝火喝酒聊天。有时会有成千上万的与会者,男人、女人和孩子竞相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