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和暑热有哪些习俗?
自定义活动:
1,下棋
象棋,被称为“历史的道路”,是由帝尧教育他的儿子朱丹。围棋和象棋现在被广泛使用。围棋古称棋,《左传·相公二十五年》记载:“视君不如下棋。为什么不呢?”子曰:“虽是小路,必有可观。”《孟子》中也有描述:“奏秋也,代奏经国也。”可见,在春秋战国时期,下棋的风气已经很盛行了。《西京杂记》中,有一个人在汉宫的竹下下棋。西汉凌渡的杜甫子擅长下棋,被誉为天下第一人。唐朝以前有17种纵横棋,289种纵横棋,150种黑白棋子。唐以后纵横19路,* * * 361路。
2.抚养孩子。
郭郭二,本名哥,最早见于《虫豸旧论》。果果儿经常摩擦翅膀发出很大的声音。夏秋之间,大多是孩子养。有一种长得像蛤蜊的昆虫,在花瓶里的花集里凶猛肥硕。京城人叫它烟甲虫,南方人叫它兄弟,喜欢抓来养去。烟蝇吃丝瓜花瓜瓤,声音与促织相似,但比促织更清晰。清露之下,炊烟飞通宵,其声萧瑟酸。
3.钓鱼;捕鱼
盛夏凉爽,不适合剧烈运动,适合有享受和滋补作用的活动。在流塘钓鱼。刮风的时候穿裙子是最惬意的休闲情趣。
4.茉莉
茉莉花像烈日一样,在炎热的夏天绽放。花香浓郁,能祛除污浊之气。在江苏、上海等地,夏季的卖花人往往用细铁丝将莲地茉莉花扎成花球和丝带,供妇女佩戴。苏州虎丘的花农,把茉莉花放在马头筐里,沿街叫卖,叫穿花。女性通常会购买并佩戴。《晋书》上说“人皆有花美”,花美就是现在的茉莉花。盛夏,每天晚上采摘茉莉花,取半杯井水,用东西把花放在杯子上,使之离水一两分钟高,用厚纸封好。第二天就可以穿了,水用来点茶,特别奇妙。
5.萤火虫
萤火虫是益虫,吃各种害虫,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萤火虫有两种,雄性和雌性。雄性有黄色的头和黑色的眼睛,柔软的翅膀和虚线。雌性昆虫没有翅膀,形状像蛆。雄性和雌性昆虫的尾部都有发光装置。呼吸时,空气流入人体内,引起氧化,发出光,非常漂亮。夏季节气时,雌虫在水生植物中产卵,卵也会发光,小萤火虫在夏季前后飞出。晋代的车胤很穷,没钱买灯油读书,就在行囊里放了几十只萤火虫,在夏天照明读书(见《晋书·车胤传》)。
饮食:
1,吃羊肉
在北方,小夏和大夏喝羊肉汤可以滋补身体。其次,“羊”与“阳”谐音。“古人认为夏季失阳较多,可增阳”。
2、吃三宝
“小暑,上蒸下煮”,“小暑”的到来意味着即将进入三伏天。在这个季节,有吃三宝的习俗——黄鳝、蜜藕、绿豆芽。
3.吃新东西
六月吃新米是客家人在早稻镰刀开后把新米做成米,开饭之初祭奠五谷神和祖先的民俗活动。由于战争和饥荒,客家人一直在从中原向南迁移。因为很多平原都被更早来的居民占据,所以客家人只能依山而居,在山区开垦土地。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生活艰难。一日三餐以米粥或小米粒为主食不容易。
4.吃面条
雨天吃面条的习俗至少始于三国时期。《魏春秋》:“福日,拿毛巾擦汗,你看娇然”,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荆楚岁时年谱》说:“汤饼六月失色,谓之邪。”五月是邪月,六月也触及邪月的边缘,所以也应该是“邪”。三伏天还可以吃水和炒面。所谓炒面,就是把面粉在锅里炒干,然后加水和糖搅拌。这种吃法在唐宋以来的汉代较为普遍,但当时是先炒麦粒,再碾面食。唐代医学家苏公说,炒面能清热止泻,强大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