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中的谚语或俗语
种瓜最怕风吹,会刮伤幼苗,影响结果;烟草怕洪水,洪水过后烟草很快就会枯死;黄瓜怕阴雨天气,连续阴天容易使黄瓜得霉菌病。
2、清明喂个饱,细苗能转好。
在清明期间,如果农作物充分施肥和浇水,即使是细苗也可以转化为壮苗,实现高产丰收。
“清明时节的麦子节”也是如此。
3、花期干旱,产量减少一半。
作物在开花期需要大量水分,如果此时发生干旱,会影响作物光合作用,减少根系对养分的吸收,所以会减产。
4、豆花,沟摸虾。
大豆开花的季节是需要大量水分的时候。即使大豆田的犁沟里有水,有鱼虾,也不会影响豆子的正常生长。只要大豆花期雨水不淹全豆,就不会影响大豆的正常产量。
5.春分早,谷雨晚,清明植棉正是时候。
清明时节是播种棉花的最佳时节。
6、清明前后一场雨,大麦小麦都在中间。
清明节前后,大麦和小麦生长最为旺盛,也是需水量最大的季节。如果此时下雨,将对大麦和小麦的生长极为有利,大麦和小麦将获得夏收大丰收。
(注:中间,原意指获得头奖,现在比喻小麦产量高。)
7、冬小麦盖三条“被子”,来年睡馒头。
冬季降雪对冬小麦生长极为有利。第一,雪水可以滋润小麦的生长。二是积雪融化后可以冻死一些越冬害虫,有利于小麦高产丰收。
这也是“雪会带来好收成”和“雪会一场接一场下,明年我们就吃包子”的道理。
8.入冬前下了两次雪,麦子稳如铁。
意味着冬天连续下两次雨,小麦丰收已成定局。
9、秋分吃不起葱,初霜必虚。
秋分时节,种下的大葱要收割出售。否则,如果在初霜时收割,大葱产量会减少,严重时会空掉一半。
10,七月枣,八月梨,九月柿红皮。
枣子7月成熟,梨8月收获,柿子9月上市。
也可以说“七月核桃,八月梨,九月柿子乱上市”,意思差不多。
11,桃花开,杏花衰,柿子开,杏花落。
当桃花开始盛开时,杏花已经枯萎了;柿子开花时,甜麦黄星已上市。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杏是较早进入市场的一种水果。
12,见寒露两岸早麦。
寒露节气来了,早种的麦苗已经出土了。这句谚语告诉人们,寒露节气要开始播种小麦了。
类似于“秋分早,初霜晚,寒露正当时种麦”的意思。
13,立秋种葱,白露种蒜。
立秋后,各种秋作物都不能再种了,但洋葱可以种。大蒜可以在千禧季节种植。这两句谚语告诉人们,播种和收获要根据季节来安排,不能违背作物的生长规律。
“立秋种芝麻,不开花老死”这句谚语也是如此。
14.在初秋,稻草响了三天,孩子们在早上抱着他们的肩膀。
立秋后,天气逐渐变冷,早晚气温都有点低。高粱穗变红,棉花到了成熟的季节,秋作物都该收割了。
和谚语“立秋三日处处红”“棉花在秋,大头小头拉在一起”的意思一样。
15,360行,庄稼第一线。
它意味着农业和粮食生产是各行各业的基础,警告人们要重视农业生产,每个人都应该尊重农民。
“七十二行,耕者有其田”也是这个道理。
16,加田不如换种。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增加农作物的种植面积,不如改变良种,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从而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
17、万物生于土,万物归土。
世界上所有的物种都来源于自然,最终都会回归自然。
18,一寸深耕地,多粮一囤。
农田需要深耕浅种才能获得更多的粮食和丰收。
类似于“地要耕,子要生”“深耕浅秧,枝繁叶茂”等谚语。
19,一株作物里的一朵花,完全靠肥料。
庄稼长得怎么样,能不能有个好收成,完全取决于施肥量。
类似于“种田无粪等于混日子”和“种田无主全靠灰、粪、土”的意思
20.水利不修,田地就没了。
要种好田,必须先把里外三条沟挖好,做到旱中灌溉,涝中排水,才能保证庄稼高产。否则,不兴修水利,就算有田地,也不能保证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