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馆结构分析。

主体概念

中国馆的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理念表达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和气质。

1)“中国红”展现国家形象。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是中华文明五千年献给159世博会历史的“中国红”,是坚持改革开放的中国呈现给世界的“中国红”。“我们叫她‘中国红’。”每次遇到外宾,中国馆馆长徐湖滨都会自豪地说:“这是从中国古建筑建造规则中搜集来的,尤其是故宫的红色。

2)具有中国特色的“东方之冠”外形设计。

中国馆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国智慧”为主题,因为它看起来像一顶古老的帽子,所以被命名为“东方之冠”。

3)上面印有篆书的24节气,既突出了“冠”的古朴,又能让人饶有兴致地辨认这48个字。

4)屋顶花园:“新九州青岩”正在形成。

九州青岩原是圆明园中的景观设计,设计者将其“移植”到国家馆周围,成为国家馆的景观。重新设计后,新的“九州清宴”——田野、河流、捕鱼、山脊、森林、草甸、沟壑、沙漠——以半月形环绕着“东方之冠”(永),将城市景观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非常值得一游。

扩展数据:

技术尺寸

在中国馆,34米以下的刚性钢柱只有16根,即每个核心筒的四个角设置箱形(800×800)刚性钢柱,从底板开始,达到60米,与屋架顶部高度相同。

从33.75米,整个大悬臂钢屋盖由20个巨型钢斜撑支撑。巨型钢支撑的底部与核心筒内的刚性柱连接,中部通过层层钢梁与核心筒连接,顶部通过钢桁架与核心筒连接并锚固在刚性钢柱上。

为了提高巨型钢斜撑底部结构的水平刚度,在33.15米处设置了刚性楼板(楼板内有钢梁)。33米的刚性楼板、20根巨型钢支撑以及楼板与屋架层的同构构成了整个钢屋盖的主要受力体系,为各层楼板提供承重支撑。

百度百科-中国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