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有哪些传统活动?
自古以来,腊八被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和井神),以祈求丰收和好运。据《礼记》记载,腊祭是“十二月之年,万物汇聚,各有所求。”夏朝称拉日为“甲平”,商朝称“青丝”,周朝称“大蜡”。因为它在十二月举行,所以被称为腊月,腊祭被称为腊月。先秦时期的腊月是至日冬季后的第三天,后来佛教传入。为了扩大在当地的影响,传统文化将腊八节附加为佛历开悟日。后来随着佛教的盛行,佛陀的开悟日与十二日合并,在佛教界被称为“法宝节”。南北朝开始固定在腊月初八。
《说文》载:“腊祭三百神后,冬至日。”可以看出,至日入冬后的第三天是腊月。后来由于佛教的介入,腊月改为十二月初八,从此成为一种习俗。
二、腊八节的传统饮食
1,腊八粥
腊八有在这一天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中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经有1000多年了。它最早始于宋代。腊八这一天,无论是朝廷、政府、寺庙,还是黎民百姓家,都会煮腊八粥。到了清代,喝腊八粥的习俗更加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和王子都要给文武大臣和侍从吃腊八粥,并把米饭和水果分发给寺院,供僧侣们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祖;同时,家人团聚在一起吃饭,给亲戚朋友送礼。
虽然不同地区的腊八粥食材不同,但基本都包括大米、小米、糯米、高粱米、紫米、薏米等谷类,黄豆、红豆、绿豆、芸豆、豇豆等豆类,红枣、花生、莲子、枸杞子、栗子、核桃、杏仁、桂圆、葡萄干、银杏等干果。腊八粥不仅是时令食品,也是很好的保健品,尤其适合在寒冷的天气里保养脾胃。
2.煮“五豆”
有些地方腊八粥不叫“腊八粥”,而叫“五豆”。有些是腊八节做的,有些是腊月初五做的。有些“雀头”也是用面粉和大米、豆类(五种豆)一起煮的。
3.腊八醋
腊八醋是腊八节的传统习俗。中国北方有腊八节用醋泡蒜的习俗,称为腊八醋。腊八醋要在大年初一泡,初一要吃饺子,饺子要吃素。你要吃素一年,蘸腊八醋吃,会有特别的味道。“腊八醋”不仅口感醇厚,而且久放不变质。
4.腊八蒜
从中国北方到腊月初八,过年的气氛一天比一天差。在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用醋浸泡大蒜的习俗被称为腊八蒜。腊月初八酿腊八蒜,这是北方,尤其是华北的习俗。它的材料是醋和蒜瓣。
腌制腊八蒜是主要流行于中国北方,尤其是北方的传统小吃,是腊八节的一种饮食习俗。腊月初八做蒜。其实材料很简单,就是醋和蒜瓣。方法也极其简单。把剥好的蒜瓣放在可以密封的容器里,比如罐子或者瓶子,然后倒入醋,封好口,放在冷的地方。慢慢的,醋泡过的大蒜会变绿,最后会全身变绿,像翡翠碧玉一样。
5.吃冰
在腊八节的前一天,人们通常用钢锅舀水并冷冻。当腊八节到来的时候,他们会把冰移开,把冰打碎。据说这一天的冰很神奇,吃了以后一年都不会肚子疼。
6、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黟县的传统民间小吃之一,是一种节日习俗。农历腊月初八,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会烤豆腐,民间称之为“腊八豆腐”。
农历腊月初八,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会烤豆腐,民间称之为“腊八豆腐”。制作方法是用细嫩的小黄豆做成豆腐,切成圆形或方形的块状,然后抹上盐水,在上部中间挖一个小洞,加入适量的盐,在冬天温和的阳光下慢慢烘烤,使盐逐渐被吸入,水分逐渐变干,即制成腊八豆腐。成品黄如玉,入口绵软,咸中带甜,清香鲜爽。如果在烘干的时候加入虾等食材,口感会更好。“腊八豆腐”一般用草绳挂在通风处晾干。吃的时候可以采摘,干三个月不变质不变味。可以单吃,也可以和肉一起炒炖。易县人在招待贵宾时,还把它们雕刻成动物和花卉,浇上香油,拌上葱、姜、蒜等调味品,做成凉菜,成为一种盛宴。
7.腊八面
腊八面,腊八节的时令食品。陕西关中地区流行传统面食。在陕西渭北一带的澄城地区,腊八节一般不喝粥。每年腊月初八的早上,家家户户都要吃几碗腊八面。
以面条和各种豆类(红豆)为原料,面条需做成韭菜叶(韭菜叶等宽的面条)待用;红豆提前泡一晚,腊八当天煲汤。水开后转小火至红豆熟,中火煮面条。同时,熟油会炒出葱花,面条熟后,葱花油倒入锅中。
8.麦粒米
西宁腊八节不喝粥,吃麦仁饭。腊月初七晚上,新磨好的麦粒与牛羊肉同煮,配以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文火煮一夜。根据青海的传说,腊月初八是释迦牟尼出家的日子。道士出家前,有个牧羊女献上乳糜,用清香的五谷果熬粥给佛祖。那粥就是麦仁粥,后来成为青海的“腊八粥”。根据这种做法,后人把这种饮食方法制成了青海人的食谱,它也成为餐馆中的流行菜。
第三,南北关于腊八节的习俗
北方
1,陕西海关
腊八粥煮好后,要先祭神,祭祖。之后要给亲戚朋友,中午之前一定要发出去。最后是全家人一起吃。吃剩的腊八粥,吃几天就保存下来,是个好兆头,取其“一年以上”之意。如果把粥给穷人吃,对自己更好。在一些很少或不产大米的地方,人们吃腊八面而不是腊八粥。用各种蔬果做成肉末,擀出面条。在腊月初八的早上,全家人一起吃饭。
2.甘肃海关
传统上,煮熟的腊八粥由谷物和蔬菜制成,不仅供家人食用,还分发给邻居,用于喂养牲畜。甘肃武威讲究“苏腊八”,吃的是大米粗米、扁豆米或粗米,煮熟后配炒籽、麻花吃。民间称之为“豆粥泡”。
3.西宁海关
腊八节不喝粥,吃麦仁饭。腊月初七晚上,把刚磨好的麦粒和牛羊肉一起煮,配以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经过一夜的慢火,麦粒饭很香很好吃。
5.西北海关
腊八节在陕北高原,粥除了米饭和豆子外,还有各种干果、豆腐和肉。吃完后还要在门上、灶上、门外的树上放粥,辟邪避灾,迎接来年农业丰收。而且,腊八这一天是禁止吃蔬菜的。如果你在这一天吃蔬菜,庄稼里会有更多的杂草。在腊八节,人们不仅吃腊八粥,还用粥祭祖和粮仓。
6.宁夏风俗
做腊八饭,通常是将大米、土豆加各种豆子煮粥,再加上用小麦粉或荞麦粉切成菱形柳叶的“麦穗”,或做成小圆蛋的“麻雀头”,煮之前加入葱花油。像陕北,全家只吃腊八饭,不吃蔬菜。
7.北京海关
北京的腊八粥可以说是最精致的了。白米饭里混了很多东西,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子、桂圆、葡萄、银杏、苔藓、玫瑰、红豆、花生。人们在腊月初七晚上开始淘米、泡果、去皮、去核,半夜开始用小火炖。腊八粥直到第二天早上才煮好。
南方
1,江浙海关
江苏人吃腊八粥有甜的和咸的。腊八粥要加枸杞、菱角、核桃仁、松子、芡实、红枣、栗子、木耳、蔬菜、金针菇等。如果咸粥煮好了,加蔬菜和油就可以了。
浙江人通常用核桃仁、松子、莲子、红枣、龙眼肉、荔枝肉等熬制腊八粥。,又甜又好吃。据说这种煮粥的方法是南京传下来的。
2.广东海关
在广东,腊八节的气氛很淡。为什么广东人不过腊八节?这与地理位置和广府人自古以来的生活习惯有关。古老的岭南水乡尚未开发,原住民的生活也不是以农耕为主。都是靠在水上捞虾捞鱼为生,没有人种植煮腊八粥需要的豆子和五谷杂粮,所以不会有吃这些东西的习俗。
广东也有人过腊八粥,但主要在珠三角一带,是北方客家人带来的习俗,只是做腊八粥的用料一直不一样,北方用小米、红枣,南方用糯米、百合、莲子。
3.福建海关
福州传统的腊八粥有个有趣的特点:在粥上放几个水果做成的小狮子,可以避邪。过去福州人一般在腊月初七晚上开始做腊八粥,精心炖一夜。第二天早上,腊八粥做好了。
有些人会先把水果雕刻成各种形状,最有趣的是做“水果狮子”。脆皮枣去皮晒干做成狮身,半个核桃仁做狮头,桃仁做狮脚,杏仁做狮尾,然后各部分用糖浆粘在一起,放在粥面上。如果碗大,还可以放一对狮子取“避邪吉祥”之意。在寺庙庭院里,还有用枣泥、豆沙和山楂等有色食物制成的八仙、罗汉和寿星宫等小形状。
腊八粥做好以后,一大早就祭神祭祖,然后给亲朋好友,中午前送出去。最后,全家人会分享食物,留下一点,这是“一年多”的标志。在寒冷的冬天,喝一碗热气腾腾、香甜可口的腊八粥驱寒暖胃,对人体健康也大有裨益。
4.江西海关
腊八节是春节前的第一个节日,南昌人把腊八视为春节的前奏。从腊八开始,家家户户都要准备花生、瓜子、腊肉,置办年货。民间有“吃腊八粥盼过年”的说法。
“不用挑腊八这一天,吉祥长寿。”在南昌,腊八也是传统的吉日。这一天,南昌人除了喝腊八粥,还经常举行订亲、娶媳妇、娶媳妇等腊八婚礼。
古代除了祭神祭祖,还有“傩”。傩是江西特有的文化,是驱除疫鬼的仪式。在南昌,为了传承和发展傩文化,红谷滩新区投资建设了傩文化公园。据史书记载,表演者通常戴面具,假扮金刚、力士、方平等,持刀执手,众人击鼓发出声响以驱鬼疫。这也叫蜡筒驱疫。都说孩子可以平安健康。后来在民间改变了形式,变成吃炒豆、炒麦等。豆子和小麦都要炒一炒,然后让孩子吃一些,这叫“咬鬼”。
5.四川海关
腊八粥的做法多种多样,有甜的、咸的、辣的,农村人吃的比较咸,主要是黄豆、花生、肉丁、白萝卜、胡萝卜。陌生人来这里品尝,虽然入乡随俗,但是很难习惯。现在城市里有很多人吃甜粥,可以称之为别有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