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手抄报内容:对联知识
论对联的完整知识
发布时间:2016-02-17编辑:孟赢手机版
对联和律诗、京剧一样,属于中国文化的“国粹”。之所以说是国粹,是因为它是中国文化所独有的,是中国人(包括普通劳动者和知识分子)在长期的文化建设和文化传承中创造、发展和不断完善的文化样式。它与中国的经济环境、社会生态、精神性格、民族心理、民风民俗、文化基因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是中国滋养的独一无二的奇葩。
对联的特点和格式
对联属于一种浓缩的文学艺术,在众多的文学门类中,对联和格律诗有着非常相似的特点,即都是以最精致的语言和最有节奏的韵律来反映人们的生活和抒发情感。对联与格律诗相比,本质相同,形式不同。其实一副好对联就是一首诗。可以说对联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诗歌。
总结对联的特点,主要分为四个方面:一是形式对称;二是内容相关;第三,用词简洁;第四,节奏鲜明。有人称之为对联的四美,即建筑美、对称美、语言美、节奏美。
对联有四个特点:
(一)对称的形式
对称是指上下连词的对立形式,也称为对偶形式。对仗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种重要的修辞方法,是对联的魅力和生命。什么是对偶?换句话说,对偶就是对偶句的对称。“对仗”一词来源于古代宫廷侍卫(仪仗队)的军衔,两两排列,故称对仗。对偶作为一种修辞手法,运用到汉语写作艺术中,即比喻用两个平行的句子成对排列,表达相关或相反的关系。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对偶句很常见。无论是《诗经》、《尚书》、《易经》、《老子》、《淮南子》,都有脍炙人口的对句。汉代以后的赋体文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骈文,唐代以后的格律诗,逐渐被人们所掌握,成为古典文学中不可替代的修辞方式。
对偶是中国文学的一大特色。中国的方块字,一字一句,为对偶艺术的产生和成长提供了前提条件,这一特点使得骈文、诗词、对联这一凝结的艺术得以延续千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对联中的对仗,就是把相似的概念或相对的概念放在对联的句子和对话中相应的位置上,使之并列,形成对联的对称美。在对联中,对仗尤为重要,这是对联艺术的精髓。有一个关于春联的民间谜语,它写道:
两姐妹,一般长。
一起打扮,分开打扮。
面红耳赤,年报吉祥。
三言两语,准确地写出了对联的对称美、建筑美和吉祥特征。
对偶形式源于客观世界中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现象,是一切事物的基本形式。这种对立和相互依存,启发了文学艺术的对称美,也迎合了中国古代阴阳学说中“一阴一阳即道”的理论。刘勰在《文心雕龙·李词》一文中指出,“自然成型,供养必双,灵与肉并用,物非孤也。”它强调客观事物的双重状态。刘勰也说:“美字四对。说对容易,做事情难,上级反对,下级对。”因为对立更能反映充满复杂矛盾的客观存在,博物馆更能表达作者的辩证思维,更能揭示事物的本质。
学习写对联,必须掌握对仗的基本要求。古人云:“不守规矩,不成方圆。”前辈讲对抗是有明确原则的。《飘香对垒》一书提出了“实以实,虚以虚”的基本原则,强调“有无虚有实,讲究生死”,为后来的对联艺术奠定了基本框架。古代汉字分为三类:实字、虚字和辅助字。实字范畴分为半实字,虚字范畴分为活字和死字两个亚类,附半虚字。分类如下:
真实的单词:花,草,森林,山,天空,大地...
半现实:力量,英雄主义,文学,武术,光,雷...
虚字(死):高、新、强、大、精、小...
虚字(活):流、唱、升、打、照、开...
半虚:上、下、中、里、外。在…里...
助词:知、也、然、在、言、和...
前人用几句话总结了上面的分类:“无形为虚,有迹可指为实,身静为死,发动为生,似半虚半实。”相对于我们现在的中文分类,这种分类方式显得单调而新颖。但仔细分析,也与现代汉语分类有相似之处。古人所说的实词,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名词;所谓半真实,是一个抽象名词;所谓虚词部分,动词活,形容词死;助词是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和助词。“半空”包括更抽象的时间词和形容词。掌握和熟悉古语词的分类,对我们今天学习和欣赏对联很有帮助。
对于初学者来说,最好先学习对联(也叫严格对联),也就是根据相似的字组成对联。以下是一些例子:
竹子因近水而繁盛;
兰与气氛也很和谐。
连词上下的第一个词“竹”、“兰”是植被名词,第二个词“阴”、“一”是介词,第三个词“林”、“当”是动词,第四个词“水”、“风”是天文地理名词,第五个词“情”、“气”都是天文地理名词。
再比如,杭州越秀山镇海塔联盟:
急水争天入海;
云随着太阳落下。
对联中第一个字是形容词,第二个字是天文名词,第三个字是动词,第四个字是天文名词,第五个字是副词。对仗也是极巧的。
名词的语义范畴对工作者来说非常重要。比如一个句子中有“风雨”这个词,首先要考虑到“风雨”是一个天文名词,是平声,是并列结构。对话中一定要用天文名词对质,平行结构要正确。比如可以选择“星星”“霜”“云”。如果“日月”属于对的,那就是错的,如果用“晚霞”和“星光”,那就是词类错乱的错误。因为“晚霞”和“星光”都是结构名词。如果《山河图》属于右,那就不是工对,而是宽对。如果你用“鱼龙”作为亲属,你会犯异类亲属的缺点。
在对仗中,句法结构相同的句子比较常见,如谢榛和王绩的诗:
风让花儿依然飘落;
Tonamiyama比较隐蔽。
然而,也有一些对偶词在字面上是相对的,在句法和结构上不一定相同,如下所示:
永远记得江湖回白发;
想回到天地上船。
句中的“白毛”不是“归”的直接宾语,实际上是“白毛归”的倒装句,而对句中的“舟”是“入”的直接宾语。
另外,在对仗中,还要考虑你想在对联中表达什么感情,你选择的文字是否符合事物的常识,你选择的意象是否达到你所表达的艺术效果。所以要两者兼顾,不要以言伤义。古人云:“选字无涯,用字有师”。初学者要多读多写。如果暂时没有好的句子,最好先安定一段时间再动笔,或者放下,或者另起炉灶。写作的艺术是提炼的艺术。写作的过程就是提炼的过程。只要多读多写,熟能生巧,出口成对。
(二)内容相关
对联之所以叫对联,是因为对联不仅要对联,还要靠“联”字。没有对联,就不能叫对联。如果上联和下联是两个不相干的东西,不能互相反映,互相联系,互相呼应,那就是失败的。例如:
一劳永逸,长生不老;
万象更新大地。
这幅对联无论从平仄对仗还是词性来看,都是合理的,基本对称的,但也不能算对联。因为上下链接是孤立存在的,不能一起表达一个完整的主题。第一部分是北魏贾思勰《齐·姚敏·蜀植苜蓿》中的一句话:“此物长存,植者一劳永逸。”第二联是一般的春联句子,两者互不关联。
对联有多种联系形式。有些对联不仅内容相关,形式也相关。为许写了一副对联:
只有贫病交加,那才叫穷人;
只有不拿钱,才能做个清官。
这副对联的意思是:只有贫病交加才算穷;不爱钱,不交税就不老实。上联是陪衬,下联是正意,一个“是”,一个“是”表示其转折。
有些对联虽然不用关联词,但能让人清楚地看到它所代表的因果关系,如雁门联想:
莫愁前路无知己;
西部阳关之外有很多老朋友。
上半部分是因,下半部分是果。可见他们的内部关系非常细致。再看看梁启超和张之洞:
四江第一,夏四季第二,老人住在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三教九流在前,三才在后,童子为儒。他怎么敢在前面后面?
第一部张之洞联引对联,题“四水”“四季”,意在设问,刁难。二联领袖梁启超以“三教”“三才”为正,不卑不亢地回答。对联上半部分故意刁难,下半部分借题发挥,上下有效呼应,在内容上达到完美契合。
无论是抒情的风景,怀旧的往事,以物表志等等。有必要借助隐喻来恰当地打开和关闭。不能只是为了写风景而写风景,而是为了抒情而抒情。请看顾宪成书院门协会:
风雨之声,读书之声,听觉之声;
家事,国事,天下大事。关心一切。
第一部分意在写一个场景,第二部分却致力于表达其野心。两个不相干的东西互为利用,所以第一部不仅仅是为了写一个场景而写一个场景,那句“听到声音”伤透了作者的心。第二部的“关心一切”是作者的本意。
(C)简洁的文本
对联之所以千百年来经久不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简洁、传神、短小、易流传、精致、朗朗上口。
对联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这不仅与我国的语言文字特点有关,还在于作者对对联的高度浓缩和提炼,使其比赋、骈文更简练,比诗、词、曲更灵活。不需要小说的三要素,只要把要说的意思用最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清楚就行,比如云南昆明西山三清阁连:
听听鸟儿说些什么;
问花在笑谁。
这个人把风景写得拟人化,提醒人们这个地方一定是一个鸟语花香的风景区。短短八个字,中华全国联合会准确概括了百花齐放、鸟语花香的自然景观。可谓一句妙语,又似吉林长白山高山亭:
千峰拔地;
天空中的一万天。
这幅对联是在说,千峰拔地而起,直插云霄,犹如群臣手中的玉拱,面向天空。作者如果没有提炼语言的能力,仅凭几个数字,是绝对不可能描绘出如此壮丽的祖国大好河山画面的。看看周恩来年轻时写的一幅赠言对联:
直立的大海;
立马昆仑。
这幅对联只有八个字,却凝聚了如此广阔的空间和深刻的情感。从对联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为救国而生的伟大胸怀和为中华之崛起而战的英雄气概。可以说是言简意赅,用词如金。单词和句子的提炼是很难的,不像有些人说的,简单易行。其实,做一副精彩的对联并不比写一首诗容易。
语言要精炼,还要结合生活的经验,这样的联句才能简洁合理。运用夸张、类比等手法,一定要贴切、自然、有针对性,切忌离题万里,让读者读得可信,嚼得津津有味。像一个淋浴大厅:
这里清正廉洁的人;
亲戚是被遗忘的朋友。
寥寥十四个字就把这里的风景提醒的淋漓尽致。文笔优雅,新颖,不偏不倚,恰到好处。
另外,联句上联所用的字都不能用在下联,否则就是“强调字”的大忌。对联再好,犯重字也不美(巧联除外)。如“春风融雨;花木逢春”,从词性来说,可以说往往是对的,但对联中的“春”字是禁忌,即使字的意思是美好的,也是不可取的。"
(四)节奏清晰
关于对联的节奏,会在相关章节详细讨论。这里只说明节奏和结构与层次的一些关系。
对联和诗的区别在于外在形式。即对联的字数和长度不受限制,更加灵活自由,但有一点必须注意,就是上下对联的字数必须相等。换句话说,所有对联的总数必须是偶数。
对联节奏灵活,但不乱。所谓灵活的节奏,就是没有固定的程序,只需要在长联中做一个大致的平行与平行的交叉,因为节奏与平行与平行是同一个气相连的两个方面。至于七字以下的短对联,由于字数少,要求应该更严格,但无论如何,在不损害字义的前提下,上联的尾字要无声,下联的尾字要平。一些著名的联赛打破这个惯例是可以原谅的,但是作为新手,一定不要跟风。还是一起努力比较好。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属级。
我们把对联的特点整理成一个便于记忆的公式:
上下连接词必须相同,
言语不通。
这些连词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最忌讳的就是孤立西方和东方。
杂乱和冗长是个大错误,
形象完美是一句话的关键。
节奏不一样,
一曲三叹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