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寒食节的由来和意义。

寒食节的由来,据史书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逃亡他国,流亡19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跟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削股”。

重耳努力成为一代著名的君主“晋文公”。但是介子推并不想发财,就和母亲隐居到绵山。晋文公下令释放火烧山,以迫使他出山,但介子推决心不出山,最终死于火灾。

晋文公记住了他的忠义,把他葬在绵山,建了一座神龛,建了一座寺庙,并下令在介休之日禁止寒食,以表达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寒食节:105夏季至日后,清明节前一两天。当一天的第一天是节日时,禁止吸烟,只吃冷食。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登高、荡秋千、蹴鞠、钩镰、斗鸡等习俗。寒食节延续了2000多年,一度被称为中国最大的民间节日。寒食节是中国唯一以饮食习俗命名的传统节日。

在清初汤若望历法改革之前,清明节定在寒食节后两天。唐家改革后,寒食节定在清明节前一天。现代二十四节气的定义沿用唐的,所以寒食节是清明节的前一天。

从春秋时期到现在,寒食节已经有2600多年的历史了。故事发生在中国山西,被定为清明节的前一天。这一天,吃冷食、祭祀、郊游的习俗一直流传下来,为全国所接受。

随着时间的推移,寒食节已经悄然并入清明节,以介子推为代表的封建愚忠思想也沉入了历史的长河。而冷食所代表的人民对忠诚、正直、政治清明的赞美,千百年来都是如此。寒食节起源于介休绵山焚烧介推的记载,最早见于西汉桓谭《新论·卷·Xi·别离》。

后来又陆续出版了《后汉书》、《郡县志》、《太元县志》、《后汉书》、《周举列传》、《曹操明刑令》、《晋书列传》、《郦道元水经注》、《北魏齐蜀煮奈芝》、《南宋桂心杂识》等。

历史上寒食节和清明这两个节日差不多,久而久之,就合并成一个节日了。《唐·姚辉卷八十二休假》明确记载:“(开元)二月十一日:寒食明,初四假。大理十三年二月十五日:即日起寒食清明,放假五天。

贞元六年三月九日:寒食清明,宜庆元月日,前后赐三日。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大观》载:“大致在唐代,寒食节和清明节合二为一。”

寒食节还有另一个名字“150”,这是因为寒食节是在冬季至日后105天。宋代苏辙的一首诗《新火》:“昨日一百五十元,老人皆吃寒食。”宋代梅姚晨写《易云寒食感与李舍人之旅》:“风雨一百五十日,春郊衣湿。”?

冷食禁火,扑灭了冬天保存的火。到了清明,又要钻木取火了。唐代诗人韦庄写道:“寒食花千树雪,清明火出万卷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