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十月初一是寒衣节?你知道寒衣节是怎么来的吗?有哪些历史典故?

寒衣节是农历十月的第一天。这一天,古人有祭祀、赐衣、开灶等一些风俗习惯。

相传寒衣节起源于周朝,相关诗词中有关于“七月为火,九月赐衣”的记载。这句话的意思是从农历九月开始,气温下降,天气会逐渐转冷。为了保暖,人们会买一些冬天的棉衣,所以寒衣节也被称为“赠衣节”。后来逐渐演变成在这一天给远方的亲戚送寒衣,给已故的亲戚烧寒衣。现在清明节、中秋节和寒衣节合称为中国的“三大鬼节”。

作为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关于它的典故很多。

第一个是关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民间“赐衣”。十月初,正是水稻收获的季节。这时皇帝穿上了冬衣,告诉百姓冬天要来了,要注意防寒保暖。朱元璋登基后,为了遵从天意,在这一天,将收获的红豆和糯米做成热饭与大臣们分享,并举行相应的“赐衣”仪式;

第二个故事是关于孟姜女的丈夫,他不远千里来找一个丈夫送一件御寒大衣。她的丈夫被捕并被送去修建长城。十月初,天气很冷,孟姜女拿了一件冷外套去找她的丈夫。不幸的是,她的丈夫已经去世了,所以她很伤心,很生气,日夜哭泣。结果她哭下长城,看到了死去丈夫的尸骨。于是长城内外的人们把农历十月初一称为“寒衣节”,以纪念孟姜女作为丈夫的忠诚故事,并在十月初一焚烧寒衣成为祭祀已故亲人的习俗。

还有一种说法是古代商人用来促销的伎俩。商人慧娘为了卖纸,自编自导了一场闹剧,让身边的人相信,死人身上的普通纸,在阴间也可以当钱用。所以有汉仪节烧纸祭祀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