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立秋这天吃西瓜?

在江南,立秋有吃西瓜的习俗,意为“啃秋”、“咬秋”。那么立秋为什么要吃西瓜呢?你知道起源吗?今天边肖向你介绍。

为什么立秋吃西瓜?

在我国,立秋之日有“吃秋”的习俗,即在立秋之日吃西瓜,意为用西瓜“吃”去暑气,用“吃”去秋老虎,迎接凉爽的秋天。

为什么立秋吃西瓜?西北地区纬度较高,在立秋前后,西瓜刚刚进入采摘期。初秋吃西瓜是一个早期的采纳者。在中国中部的一些地区,西瓜已经进入了初秋的最后一个市场。吃西瓜可以祛除初秋的邪气,滋养五脏。

秋天吃西瓜啃西瓜的习俗源远流长。传说明朝有一年,南京很多人患了痢疾,还有人效仿泸州府崔相公的女儿吃瓜使“痢疾”自愈的故事。结果痢疾真的好了。因此,人们在秋天的这一天多吃西瓜,以防止秋燥,并长期形成一种习俗。民国时期出版的《资志》记载:“立秋前一日吃西瓜,谓之啃秋。”也意味着迎接秋天的到来。

人们相信在初秋吃瓜可以避免冬天和第二年春天的腹泻。清代张导的《岁时天津杂记风俗》中有这样的记载:“立秋吃瓜咬秋,可免泻。”在清朝,人们在立秋的前一天在院子里放上甜瓜、蒸熟的茄子和香糯的汤,并在立秋时食用,以清除夏季的热量和避免痢疾。

天津讲究立秋吃西瓜或哈密瓜,意为“咬秋”,指炎热的夏天酷热难耐。到了立秋,咬一口。如果用现在的流行语来说,叫hold。江苏等地也在立秋吃西瓜“咬秋”。据说秋季痱子是可以避免的。在浙江等地,立秋吃西瓜和烧酒的日常习惯被人们认为可以预防疟疾。

按照南通的习俗,有立秋吃西瓜烂猪毛的说法。过去,科学知识不是很普及。本来以为猪皮上的猪毛平时吃猪肉消化不了,会粘在胃和肠壁上,久而久之容易生病。而立秋那天吃的西瓜能把猪毛打下来。

初秋如何吃西瓜也很有讲究。在我去立秋之前,我必须提前买一些大西瓜。在立秋的这一天,把瓜洗干净,先用刀在西瓜上切一个三角形的洞,然后倒几勺白糖和几滴烧酒进去,封好口,让白糖融化渗入果肉,然后切好给大家午饭后吃。这种西瓜是黑籽红瓤切的,因为吃起来又甜又沙有糖。

几组人不要“咬秋”吃西瓜。

《咬秋》虽好,但要适度,讲究方法。有几类人不适合“咬秋”。

据专家介绍,西瓜不宜过多食用,因为西瓜属于“寒性食物”。西瓜中的大量水分会稀释胃中的胃液。吃多了可能会伤脾胃,导致食欲不佳,消化不良,肠胃抵抗力下降,还可能引起腹胀腹泻。

西瓜不宜在饭前吃,因为饭前大量吃西瓜会占据胃的容积,会大大减少进餐时各种营养素的摄入,尤其是儿童、孕妇、乳母。

另外,要少吃冰镇西瓜。大热天吃冰镇西瓜虽然有很好的解暑效果,但是对肠胃的刺激比较大,所以吃西瓜要注意把握好温度和数量。西瓜最好放在冰箱最低一层,这里的温度大概在8℃到10℃,这个温度也是最好的。一次不要吃超过500克,慢慢吃。

专家提醒,有蛀牙的人,感冒时感觉酸酸的牙齿过敏的人,肠胃功能不好的人,都不要吃冰镇西瓜。糖尿病人、肾功能不全者、早期感冒患者、口腔溃疡患者,身体机能较弱,不宜“咬秋”吃西瓜。

立秋后小心吃西瓜。

民间有句俗话叫“秋瓜对胃不好”,意思是立秋以后继续大量生吃瓜,容易导致肠胃疾病,尤其是小孩子和肠胃功能不好的人。

秋果含糖量高,性凉。秋天本身属于炎热干燥的气候。太凉会给胃肠道造成负担,所以不适合多吃,尤其是小孩子,因为他的肠胃功能本身还没有发育完全。

西瓜本身性凉,立秋后代胃肠道对寒凉食物的适应能力有所下降,所以立秋后要少吃西瓜,尤其是冷冻西瓜,不能像盛夏那样吃得太多,否则容易伤脾胃,引发其他疾病。

立秋的后代应该吃一些温暖的水果,如梨,柿子和橘子,以调节脾胃,以免损害人体的阳气。冬天不太容易感冒,拉肚子或者手脚冰凉。

立秋的饮食习俗很多:杭州流行秋桃,川东西流行秋水,山东莱西流行立秋。这么多的饮食习俗,大多是为了预防痢疾,可见中国工人对秋季腹泻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