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之间有没有互相倾吐爱意的长二重唱?
白衣人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有自己独特的民间歌舞。在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民间歌舞,比如白衣人的由来,恋爱,婚丧嫁娶。白衣人擅长演奏二胡和唢呐,创作了72首唢呐曲子。但在民族发展的漫长过程中,很多曲调都失传了,现在只有80多岁的民间艺人能演奏42首曲子。白衣人的民乐不仅在本民族的婚丧嫁娶上演奏,也为其他地方的人们演奏,还在饭后随时演奏几首,使生活气氛十分热闹。在白族民间音乐中,歌颂民族起源的苏别阿里鲁、青年男女情歌《茶巴茹》在白族人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成为表达感情、倾诉心声甚至寻求配偶的媒介。百艺民乐、歌舞的每一个曲调都是曲调的精华,民歌《阿拉啦哈哈》可以即兴演唱,专门用来表达欢乐的心情,歌颂新的生活。《阿拉里》委婉婉转,唱腔优美,饱含相思情愫,故又称《相思调》。能以主唱、副歌形式表达感情、演奏歌曲的《阿扎友》,是一首描写农耕的民歌;举行婚礼,庆祝丰收,请客奏“祝酒曲”;请客人坐下吃饭时演奏《中央客调》;迎娶新娘时演奏“婚礼曲”;新媳妇进门就放《访堂》的曲子。白衣人还根据一年中所见或所遇,创作并演唱了一首优美动听的“节气歌”。歌词大致如下:(合唱):苏别阿里路——李肃路(主唱):春分前,春鸟叫。
(合唱):嘿-嘿-嘿-李璐璐,过去春雀叫(合唱):苏北阿力鲁-苏力鲁(主唱):嘿-清明节前,布谷鸟叫五月端午,挂六月红线。6月种火把,7月14日接祖宗,8月15日做月饼。九月,黑龙在十月来到东方和西方,冬天的至日节在十一月到来,春节在晚上到来。我也是正月来的,花开花落,旧衣裳落。我来自连,但这首歌不是用白族语言唱的,现在能唱的歌都是用白族语言唱的。白衣人也有丧葬音乐和叙事音乐。葬礼时,他们吹三次大号,接着是《哭天喊地》和《哭英雄》。追溯历史,追溯渡江的曲调。白族人民创造了许多舞蹈,包括拉索Xi、阿扎尤、苏别阿里乌等。,都以大胆粗犷的风格表达了一代又一代白衣人的美好生活。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在各族人民的生活中,民间歌唱活动占据着特别重要的地位,几乎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他们用歌声倾吐男女之间的互爱,用歌声激发生产斗争中的劳动热情,用歌声表达对死者的悼念和对婚姻的祝愿,用歌声表达丰收和节日的喜悦...尤其是那些没有文字的民族,他们往往依靠学识渊博、经验丰富的老歌手,以长篇叙事曲的形式向本民族和青少年传授历史知识、生产知识、生活知识和礼仪知识。据说解放前傈僳族的“官司”也在唱。原告和被告用唱歌的方式申诉各自的理由,调解员也用唱歌的方式裁决。所以在很多民族,孩子还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跟着大人学唱歌了。一个聪明的民谣歌手经常受到他自己国家的人们的尊敬。云南各民族的民歌内容非常丰富。无论是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还是生活中的婚丧嫁娶习俗,生活中几乎所有能触及到的东西都在民歌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云南民歌不仅是云南民族音乐的核心和基础,而且对民族文学艺术的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她不仅是民族歌舞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音乐发展的胚胎。她不仅催生了少数民族戏曲和曲艺音乐的形成,也为传统戏曲说唱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养分。在各种民间音乐中,如、白戏、壮剧、傣剧、扬琴、等戏曲和说唱音乐中,大量的曲调仍保留着本民族的原形或类似民歌的变体。尤其不容忽视的是,各民族民歌的歌词都是极其丰富多彩的民间诗歌。歌词可以改。一般音乐家都是根据自己的感受即兴创作歌词。
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有彝族、白族、傣族、哈尼族、壮族、苗族、苗族、佤族、回族、纳西族、拉祜族、景颇族、瑶族、藏族、布朗族、阿昌族、蒙古族、崩龙族、独龙族、普米族等。云南的汉族与许多少数民族在文化、音乐等诸多方面有着长期而广泛的接触。因此,云南汉族民歌比山野民歌更朴实,曲调也比四川、桂川民歌更丰富多彩。除了少数民族的影响,历史上有大量的江南人迁徙到云南,所以云南民歌中有江南风格和西南风格的混合因素。云南汉族民歌可以归纳为四大类:山歌、小调、劳动歌、舞蹈歌。汉族民歌有的地区叫“调”或“调”,有的叫“调”,也就是所谓的“山野之歌”。所以这类民歌主要是在山野和田野里演唱,由于演唱环境的原因,大多比较自由、舒展、高亢、奔放。这种民歌多采用对唱或独唱的形式。在二重唱中,由于对方保持一定的距离,为了引起对方的注意,引起对方的情绪反应,往往是以很长的引子开头,然后是主要内容。这类民歌是云南汉族民歌中最有特色的部分,各地风格各异,而且大多没有固定的歌词,都是即兴创作,最能显示艺术家的艺术才华。云南汉族民歌风格独特,旋律优美,在我国影响较大,如《打山调》、《捉马调》、《流水》、《邓氏美蓉山歌》、《大江涨水沙浪》等。云南汉族民歌中的小调堪称生活小曲,数量众多,内容和题材广泛。这类民歌的来源比较复杂,既有明清小曲,也有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汉族民歌,而且大多有相对固定的传统歌词。它的风格没有云南民歌那么独特,但还是有一定的地方色彩。劳动歌曲一般包括三种。一种是用具体劳动生产演唱的民歌;另一种是劳动号子,在集体劳动过程中起到鼓舞情绪、减轻疲劳、协调行动的作用。通常是劳动节奏鲜明、劳动气氛浓厚的合唱。另一种是专职歌手随劳动过程在田间即兴创作的形式,演唱曲调多由当地民歌和小调组成。舞曲通常具有鲜明的舞蹈节奏,花灯歌舞中的曲调就属于这一类。其中,《十大姐姐》在中国早已享有很高的声誉。新中国成立以来,著名民族歌手黄宏为云南汉族民歌的介绍、传播和歌唱艺术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她演唱的《猜调》、《流水》、《绣兜》、《打山调》等云南民歌获得了国内音乐界的好评。三十多年来,她随各种艺术团体出访过前苏联、波兰、罗马尼亚、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朝鲜、日本、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等国家,以其精湛独特的民族唱法艺术为云南民族音乐做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