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二十四节气的由来和习俗。

★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早在春秋时期,就设定了四个节气,即仲春、仲夏、仲秋、仲冬。经过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到秦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已经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邓萍撰写的《太初历》正式在历中设定了二十四节气,并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零度沿黄河经度运行15度的时间称为“一个节气”。每年360度运行,* * *经历24个节气,每月2次。其中,每个月的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长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等12个节气;每个月的第二个节气是“中气”,即有雨、春分、谷雨、小满、夏至日、大暑、酷暑、秋分、初霜、小雪、冬至日、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持续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一年的视运动,所以节气的日期在现行公历中基本是固定的,上半年为6日和21,下半年为8日和23日,相差1 ~ 2天。

★二十四节气的习俗(有些节气前后有习俗,有些没有)

立春指的是东北。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这个习俗就是中国的春节。当春节结束时,家人聚在一起,吃大餐,放鞭炮,穿新衣服,走亲访友!

雨桶指的是戒指。太阳经度是330度。

刺痛和刺痛。太阳经度是345度。二月二,龙抬头差不多就在这前后,习惯上是剃光头!

春分指的是环。各地的农业谚语有:“春分先来,稻争钱”(广东)、“春分不停雨,夏分不停烧”(四川)、“下雨时家家忙,先种瓜豆,后移栽”(湖北)、“春分种菜,夏摘瓜”(湖南)和“春分种麻豆,秋分种。习俗是现在是耕作和种植的时候了。

清明斗指丁。太阳子午线是15度。在清明节的这一天,一些家庭会在门前放上柳树,然后去郊外踏青,去扫墓。这是一个古老的习俗。

谷雨十指交叉。太阳的子午线是30度。谷雨是“百谷生雨”。俗话说“谷雨前后,种瓜得豆”。

长夏指的是东南。太阳的黄经是45度。

小满打钉钉。太阳经度是60度。

北斗七星指向自己。太阳的黄经是75度。播穗前后,华中地区长江中下游降雨增多,气温回升。进入雨季,空气十分潮湿,天气极其闷热,各种器皿、衣物容易发霉,因此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被称为“黄梅天”。

夏季的至日北斗七星指向b。太阳的黄经是90度。

一点暑热意味着什么。太阳经度是105度。端午节前后,家家户户都有驱邪、撒雄黄、挂艾叶、赛龙舟吃粽子、给孩子挂彩绳的习俗。

暑指c .太阳经度120度。

立秋北斗分西南。太阳经度是135度。吃西瓜的习俗,对抗邪恶!(长江中下游)

夏,斗指五。太阳经度是150度。

千年桶指魔鬼。太阳经度是165度。习俗,七夕,牛郎织女相会,姑娘求巧。中秋节,俗称鬼节,晚上待在室内烧纸祭奠故人!

秋分指的是自己。太阳子午线是180度。

寒露打指甲。太阳经度是195度。

初霜时的太阳经度是210度。习俗九月九日重阳节,老人节,登高望远!

初冬的太阳经度是225度。

小雪日的经度是240度。

大雪中太阳黄经255度。

冬季至日的太阳子午线是270度。习俗,南方的冬天至日大如一年,北方吃饺子!

小寒日黄经285度。

大寒日黄经300度。习俗腊八节,吃腊八粥!送厨神!

★节气歌

种田没有规矩,全靠节气。初春太阳在转,雨水在河边。

惊鸦啼,春分滴干。清明忙着种谷子,谷雨忙着种地。

长夏鹅毛活,小鸟都过来。当芒被种下时,每个人都很高兴,在夏天的至日,棉花是买不到的。

小暑不热,大暑在三伏天。立秋忙席,夏刀镰刀。

千年快割地,秋分无田。寒露未寒,先霜已变。

初冬封地,小雪河封。雪变成了冬天的月亮,冬天的至日持续了九天。

小寒忙买办,大寒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