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吃饺子和饺子?

1.每年除夕,正月初五,在立秋、立冬和冬季至日吃饺子。

2.每个节日吃饺子的原因如下:除夕吃饺子:春节吃饺子的民俗在明清时期已经相当流行。一般饺子要在大年三十晚上12点之前包好,半夜吃。此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开始。吃饺子意味着“年轻时交朋友”,“子”与“饺子”谐音,意味着“团圆”和“好运”。

3.正月初五吃饺子:除了大年三十吃饺子,正月初五叫“破五”,也要吃饺子。有一种说法是,初一到初五的几天之内有很多禁忌,人们不要“轻举妄动”。过了初五,年夜饭基本过完了,他们也不再忌讳,要吃饺子祝贺了。

4.立秋吃饺子:在立秋时节,民间有一句谚语“民以食为天”。立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人们当然不能忘记吃它。因此深受北京、河北一带百姓的喜爱。人在三伏天胃口不好,所以很多人会减肥。清代民间流行用挂秤的方法给人(当然大部分是小孩)称重,与长夏的体重相比较,以测其胖瘦。减肥被称为“苦夏”。当时人们往往只以胖瘦来判断健康。当然,瘦了就需要补。弥补的办法就是到了立秋,吃好吃的,就“贴上秋天的肥肉”。当然首选肉,而且“用肉粘上肥肉”。这一天,普通人吃炖肉,讲究的人吃水煮肉、红烧肉,还有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

5.立冬吃饺子:立冬节气有秋收冬储的意思。中国曾经是一个农耕社会。工作了一年的人应该利用立冬休息一下,奖励一下家人一年来的辛勤工作。有句谚语说“立冬填冬填口”是最好的比喻。

6.在冬天的至日上吃饺子:在中国北方,冬天的至日上吃饺子的习俗和“冬天的至日上吃饺子治冻耳朵”的传说自古流传。相传中国古代有个叫张仲景的名医,在极寒的冬天用饺子(古代叫馄饨)治疗冻疮。那年冬天的至日(9月9日),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张仲景看到很多人饥寒交迫,手脚耳朵都冻伤了。他邀请这些人到他家,自己包饺子。馅料是高热量的辣椒和羊肉。做完饭后,他甚至把饺子汤端到碗里,让大家趁热吃。这个方法果然奏效,冻疮得到缓解,逐渐痊愈,在“冬季至日”上留下了吃饺子的美谈。这个精彩的故事至今仍被现代人传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