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春分前后有哪些节气?
春分前的第一个节气:惊蛰。对应日期:公历3月5-6日。春分后的新节气:清明。对应日期:公历4月5日前后。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春天的第四个节气。斗指非合,太阳经度达到0,每年公历3月19-22日举行节日。春分在天文学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春分这一天,南北半球昼夜平分。此后,太阳的直射位置继续从赤道向北半球移动,北半球的白昼开始比黑夜长。
春分的意义,第一,指的是昼夜等分,各为12小时;第二,在古代,立春到长夏就是春天,春分正好在春天的三个月之中,春天平分秋色。春分到来,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明媚。
章节名称的含义:
“春分”的意思是一半,即分为两部分,昼夜等分,寒暑平衡。此外,春分也意味着平分春天。传统上,立春到长夏是春天,春分在春天三个月的中间。因此,春分在古代也被称为“日中”、“昼夜分”、“仲春月”。
春分时,太阳直射地球赤道,昼夜几乎相等。据袁武成《二十四节气》一书记载:“二月中旬,分半,为九十天半,故称分。”
另《春秋故事》说:“春分,阴阳也半相,故昼夜既寒又夏。”太阴书:“斗指春分,约为星期日,南北半球昼夜平分(两极除外),也是春天的一半,故名春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