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梨花节气

朱永信教授曾说:“完美的课堂就像一根杆子,一头扛着生活,另一头扛着课程。”可见,课程是班级愿景实现的关键。甘国祥老师也说过:“班级愿景的达成,不是靠老师的说教,而是靠老师和学生的发展,通过一门很棒的课程,以及共同生活而达成的。”校本课程的确定一般应在学校的整体规划下选择,并符合学校的文化定位。在这样的前提下,根据以下条件进行选择:

第一,可以依靠身边的优势资源。比如我们学校有一个“劳动基地——百草园”,所以我们开发了一系列的劳动教育课程。我们县正在发展“校园足球”,是体教结合。我们学校也是全国青少年足球示范学校,我们学校开发了一系列的足球课程。我们都是客家人,我们县有“客家围屋”等资源。我校刘老师开发的《客家文化课程》获得2021年全国新教育实验十大精品课程。学校附近有红色资源,也可以用来开发“红色文化课程”二是根据自己的特长开发课程。比如新教育实验区有个叫常丽华的老师。她很擅长诗歌,于是开发了《月下》这门课程,引导学生学习每一个传统节日相关的诗歌,让学生在诗歌中感受祖国的传统文化,成为一门优秀的课程。

靠着班里种的萝卜,我开发了“萝卜课程”。

(一)春季播种前,让学生查阅节气知识,了解萝卜播种时机,咨询萝卜生长所需的各种条件。邀请有经验的家长到班上讲解种植萝卜的注意事项。

(2)挖播时,学生全程参与,挖,观察土壤的外观,里面的昆虫,体验挖的辛苦,仔细观察萝卜种子的外观。父母和孩子把种子播在土壤里,然后浇水,期待它的生长。之后写一篇关于播种的日记。

(3)照顾和保护蔬菜生长良好。怎么浇水施肥?你多久浇一次水?什么时候拔草?有害虫怎么办?老师先请有经验的家长来上课讲课。在此之前,请设计邀请函。家长们讲课后,把菜地承包给每组的同学,让同学们写一份“宝贝蔬菜快乐成长”的计划。然后,每天浇水拔草的同学写一篇《蔬菜宝宝成长日记》,可以图文结合,漫画书或者自然笔记的形式。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也体会到了与语文学科的深度互动。

(4)抓住问题,探究问题。比如苗长势不如别人,有病虫害。可以让孩子查阅相关资料,咨询老农,写调查报告,提出解决方案。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了思维的训练和思考的过程,学会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5)萝卜熟了,丰收节过了,怎样才更有意义?让学生写一份“丰收节策划方案”,并进行比较。获胜的方案将成为全班庆祝丰收节的方案。我们全班一起拔萝卜,在教室里做“酸辣萝卜吃”,品尝劳动果实。剩下的萝卜奖励给孩子。孩子们回去用萝卜做各种手工艺品,或者做成好吃的,有的还画出各种形态的萝卜。然后组织学生交流从播种到收获的感受。有同学说:“大自然很神奇。几个月前,比芝麻大一点的萝卜籽,已经长成这么大、这么水的萝卜了。”有的说:“我在吃自己种的萝卜,觉得特别好吃,特别开心。我也经历了劳动的艰辛。”老师会引导他们说:“是的,同学们,我们创造了劳动的果实,用自己的双手体验了劳动的快乐。这很好的体现了我们太阳花班的精神——阳光向上,积极进取。”在这些活动之后,学生可以写体验日记。

在整个萝卜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具有很好的延续性。这一系列活动不是简单的活动,而是每一项活动都被停止了,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思、创等实践活动,有充分的互动,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同时,我们把班级文化联系起来,让班级文化在具体的活动中形象化,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现在新课标强调要开展跨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事实上,我们开发的很多校本课程都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的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