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课如何营造氛围,如何上?
新:新思想、新观点、新手段。
兴趣:激发兴趣,保持兴趣,提高兴趣。
活:灵活的教学方法,灵活的使用教材和学生的学习。
现实:内容充实,训练扎实,目标分层落实。
美:语言之美、教学风格之美、板书之美。
首先,新的
新——就是不要因循守旧,不要照搬别人的教案,尽量在课堂上有新意,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具体来说,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理念——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教师的教育观念决定了他们的行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端正教育教学思想,打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围绕“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会有用的数学”树立新的质量观、教育观和学生观。教育观念的更新包括很多方面。对于数学老师,我坚持以下几点:
(1)对学生的态度。
(1)每个学生都能学习数学。虽然学生的智力水平、经验背景、学习习惯存在差异,但每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都能够学习到教学大纲规定的数学内容,都有条件按照教学要求学好数学。
(2)不同的学生学习数学的水平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要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而不是让每个学生都在同一水平上发展。
(3)允许学生以不同的速度学习数学。教学需要按照一定的节奏完成,但并不是每个学生都以同样的速度完成所学的内容。可以让一部分学生以较快的速度学习,也可以让一部分学生在较长的时间内达到相应的要求。
二是教学理念。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一堂好的数学课,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向他们展示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感知有利于获得感性经验,从而实现其认识的内化,促进认识和判断的发展。教师应尽力给学生更多的操作和实践机会,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学生亲自实验,体验成功和失败。
(2)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如果你想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讨论和小组学习是最恰当的选择。如果教师想帮助学生形成一种更加独立和负责的学习风格,小组讨论的策略也是帮助教师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选择之一。
(3)让学生通过不断的“反思”来学习。在初中数学中,反思的内容主要有:对自身思维过程的反思,对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表达、涉及的数学思维方法的反思等。当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出现失误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反思探索过程;当数学活动结束时,应引导学生反思整个探索过程和结论的合理性,以获得成功的体验。
(30)关于教师角色的概念。
教师应该运用他们对课程和教学的专业理解。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成为课程和教学的决策者。教师应该是课堂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师可以创设有趣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动机,教师也可以提出适当的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是“居高临下”的指导者,而应是“平等”的参与者;教师不应该是对与错的“最高裁决者”,而应该是鼓励者和有益的启蒙者。
2.新理念——即创新、实用、高效的教学理念。
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同样的45分钟,同样的老师,因为教学设计思路不同,课堂教学效果大相径庭。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深刻认识到,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才能使适合教师讲解的内容尽可能成为适合学生讨论和研究问题的素材。尽可能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更多的活动空间、更多的表现自我的机会和更多的体验成功的快感,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学”逐渐转变为“会学”,最终达到“会学”的境界。
3.新手段——即重视现代手段的运用。
多媒体作为一种大众化的电化教育手段,具有形象生动、图像清晰、静态可动、信息量大的特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这种方法,非常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比如在讲“角度的测量”的时候,我曾经演示过如何用木制量角器在黑板上画一个角度。因为教具不透明,老师的讲解费时费力。现在利用多媒体电脑,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如何把量角器放在角度上,使量角器的中心和顶点重合,零刻度线与角度的一边重合,与角度另一边相对的量角器刻度就是这个角度的度数。用木制量角器在黑板上演示,其效果无与伦比。
总之,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更好地处理大与小、远与近、动与静、快与慢、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形成生动的表象,启迪学生的思维,扩展信息,提高教学效率。可以说,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的普及和运用,为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多媒体辅助教学在传递信息方面有很多便利,但绝不能排斥或取代其他教学手段。要用黑板,要写必要的板书,电化教学手段只能用得巧妙、到位;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它的辅助教学作用。
第二,好玩
兴趣——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过:“知者不如善者,善者不如乐者。”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至关重要的条件,也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根本措施。
1.引入新课时,激发学习兴趣。
引导人们上新课是一节课的重要部分。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为此,我们教师要时刻从教材的特点出发,通过创设生活中与学生接触的事例,讲述生动的故事经历,或者提出一个引起思考的数学问题来引入新课。
比如“一元线性方程的应用”这一课,
首先,请看下面的问题(电脑显示)
小明的文具店想买一批笔,一支15元,一支18元,一支12元,价格15元。哪个更赚钱?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1笔每笔盈利3元,两笔盈利相同。
Raw 2笔价格贵,质量好。我喜欢买质量好的钢笔。如果我以15元买,可以卖得更好。如果我多卖一些,我可以赚很多钱。
12元赚3元,利润就多。如果你赚了同样多的钱,你会得到比12元更多的商品。
生四对。比较利润取决于投入与回报的比率。
经过激烈的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排除市场其他因素,两支笔销售情况相同的情况下,哪支笔更赚钱取决于投入和回报的比例。(商品销售利润/商品进价=商品利润率)
这种课堂教学通过问题情境将一些抽象的名词具体化,让学生感受到“用数学”的现实意义,从而主动构建数学模型,再进一步解释和应用,从而构建自己的数学体系。2.教新课时保持学习兴趣。
第三,活下去
灵活——即教学方法灵活,教材使用灵活,学生教学灵活。
1.灵活的教学方法。
数学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没有在任何情况下对任何学生都有效的“万能”教学法。因此,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并且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必须创造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时代的要求。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整体结构中的一个要素,它与教学任务、教材、教学手段、教学对象等其他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数学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从这些方面综合考虑。从教学任务来看,感知新教材时,演示和实验是主要方法;在理解新教材时,要以讲和解释为主。形成技能时,练习是主要方法。从教学内容看,几何知识的教学以演示和实验为主;在实际问题的教学中,一般以讲的方法为辅,辅以讲解的方法。对于不同的新教材,教学方法也不同,可以通过讲笔记、引导发现等方式将新旧知识紧密联系起来。教授一个全新的初始概念一般采用实验法和探究讨论法。教学方式的选择要看不同班级的情况。有些课,学生的思维相当活跃,可以考虑引导发现的方法。有的自我评价能力强,能加强独立工作;一些抽象的概括能力比较突出,那么直观的手段就可以减少;有些人看课本的习惯很强,也可以先学,再适当教。从教学设备来看,有电教设备的学校要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手段。此外,教师的教学风格不同,也会导致教学方法的不同。
“教学中有方法,但没有确定的方法,重要的是得到正确的方法”。在教学中,要注意各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坚持“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的原则,逐步做到教学时间最少,教学效果最佳,教学方法整体优化。但是,无论采用什么方法,教师都要坚持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想、说、做、动眼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坚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坚持让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
2.灵活使用教材。
修订后的大纲提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开放性问题,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运算、讨论、猜测、归纳、分析、整理的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在基本理念上,《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具有现实性、意义性和挑战性,这些内容应当有利于学生主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和交流。内容的呈现要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数学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这就需要教师在理解编写教材意图的同时,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当前水平,学会如何在实际教学中灵活处理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大胆改革教材中的不合理因素,适当补充和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向现实化、趣味性和挑战性转变。
3.教会学生生活。
(1)鼓励学生敢于提问。问题是数学的核心。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往往能成为学生积极思考的动力。学生具备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固然重要,但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有意义和价值。学生的提问能力是一种宝贵的学习品质,是敢于并善于揭示自身的认知矛盾和冲突,积极探索未知心理需求的具体表现。
(2)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学习数学。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和思考问题,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学习数学。对于学生来说,这就是创新。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各种思维方式中,有时有一种简单的方法。在教学中,我们经常采用先发散后集中的策略。所谓专注,就是比较各种方法,说出哪种方法简单,但不能强加给别人。学生应该自己比较选择。
(3)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思维的训练,教学思维方法的有机渗透,学生潜能的开发,课堂练习的精心安排,使练习有重点、有层次、多样、有针对性。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帮助差生,要创造机会让他们多回答问题。学生答错了不要错过机会,帮助他们学习,把错误扼杀在萌芽状态,答对了给予肯定和表扬。也就是说,学生要有一个正确的评价。没有评价的教学不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不要说教学生聪明了。
(4)坚持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着眼于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条件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培养数学基础扎实、适应能力强、具有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的开拓性人才。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时刻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教学计划,考虑课堂结构,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有效地学习。
①尊重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活动中,只有热爱、尊重、理解、信任学生,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要善于用慈祥的目光、细微的动作、亲切的态度、温暖的话语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得到精神上的满足。特别是对后进生,要少批评,多鼓励,建立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有与老师合作的欲望。
②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力创造各种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让他们积极参与,主动学习。这样也可以让学生敢于暴露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对一些疑难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3)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
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高度重视学习方法的教学,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如实际操作、直观感知、抽象概括、演绎推理、迁移类比、知识的系统整理等。通过掌握这些方法。促进他们学习能力的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
第四,现实
现实——就是教学要务实,不走过场,不摆架子。足球场上一句话,教学要“到位”,即教学内容要丰富,课堂训练要扎实,教学目标要落实。
1.教学内容的丰富主要指以下几个方面:
(l)合理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所谓教学内容的广度。它指的是知识的范围或数量。一节课包含的信息量太大,知识点太多,学生很难接受,而一节课信息量太少,知识点太少,既浪费时间,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和重点。当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有几个知识点时,往往需要明确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以免在教学中没有抓住主要内容,在次要的或容易接受的内容上花费较多的时间,或者是把所有的力量都用平了,影响对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和掌握,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是从传授知识“延伸”到传导方法。
从传授知识延伸到进行方法,是教学过程的第一次延伸,也是课堂教学应该树立的第一个素质教育观——学习观。“拓”是指在传递知识的过程中,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其精髓在于变教为学,变获得为获得,变被动为主动。
二是从传授知识“延伸”到浸润情感。
从传授知识延伸到浸润情感,是教学过程的第二次延伸,也是课堂教学应该树立的第二种素质教育观——人文观。实施素质教育的本质是追求和培养完整健全的人格,即强调教育的人文精神,突出教育主体的人格特征。尊重和热爱学生是现代教育的第一原则,也就是第二外延的内涵。
三是从传授知识到开发智力的“延伸”。
从传授知识延伸到开发智力,是教学过程的第三次延伸,也是素质教育的第三个理念——课堂教学应树立的发展观。发展观是指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课堂教学不仅包括从课本知识结构到学生认知结构的转变,还包括从学生认知结构到能力结构的转变。而且这种质变需要在教师的主动引导和学生的积极作用的双向活动中完成。
2.扎实的课堂训练。也就是说体现了边说边练,边说边练的结合。练习有目的性、针对性、层次性、多样性和针对性,并注意及时、准确、高效的反馈。
3.教学目标的实现。只是一节课,看看自己制定的教学目标有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在老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兴趣浓厚,能够克服外界干扰,专心听讲。
(2)能够积极思考,而不是被动倾听。能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了解决问题敢于讨论问题。
(3)能够较好地掌握概念、性质、规律、公式、数量关系、解题方法等基础知识,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4)学生有一定的课堂练习时间,有独立答题和思考问题的时间,学生练习的正确率很高。
(5)不仅学到了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能力,培养了探索和创新精神,发展了学生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