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州面塑有什么艺术特色?

霍州面塑小巧玲珑,工艺精湛,风格多样。既是一种风味面食,也是馈赠亲友的佳品,更是观赏的艺术珍品。不同节日和节气的花馍都有自己的设计和造型。

大年三十的高登,清明节的红枣小笼包、蛇小笼包,七月十五的羊肉小笼包、猪头、麦制品、针线;儿童满月领包子,老人生日桃包子;还有人、动物、水果、经典故事、十二生肖、二龙戏珠、龙凤成祥、喜鹊登梅等等。

天上的鸟,地上的动物,水里的鱼,名著和经典被巧妙地加工成精美的艺术珍品,成为霍州旅游产品。

继承和发展

春节来临前,农妇们按照当地习俗,用家人磨好的细粉,揉成小猫小狗老虎玉兔鸡鸭鱼蛙葡萄石榴茄子“佛手”“满堂红”“巧夫巧母”的面团制品,以象征万事如意,长命百岁,财源广进,和谐友爱,祝愿万事如意。

“寒食节”时,霍县人祭奠祖先用的面塑是“蛇盘”。是的,还有单头蛇和双头蛇。在旧民俗中,晚辈祭祀祖先时吃“蛇头”,寓意“杀毒头,避祸”。

农历七月十五,霍县的面塑种类最多。有猪头、羊头、麦秸集、针线箩筐、顶针、剪刀、针线、坐饼(就是塑造一个坐在莲台上的女人)、狮子、老虎、狐狸等等。

扩展数据:

历史传说

农历七月初七是“乞巧”节。据说在这一天,妇女们在吃“针线”、“顶针”等面塑时,都别出心裁。

婴儿满月时,外婆家一般会做一个直径一尺多的“梆子”,也就是一个圆形的面圈,放上十二生肖的细面塑。有的还会在大的里面有较小的,中间有龙凤或虎头形状的面塑,称为“龙凤吉祥”或“虎辟邪”。谁来看孩子,就切一块“坤坤”,给人欣赏。

新媳妇来的第一年,娘家会给女儿送“羊肉馒头”。在旧社会,因为穷,给女儿送几个“羊肉”包子是很费力气的。现在生活富裕了,一次给女儿吃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羊肉包子”。馒头有各种形状和含义。比如“牛羊”象征六畜兴旺,“麦秸集”象征五谷丰登,石榴比喻多子多福。

霍州面塑造型简单,很少装饰和着色,往往只供应红点和颜色。

参考资料:

临汾党史地方志网-霍州面塑

百度百科-霍州面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