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旅行必须看到的几个注意事项。
当然,徒步旅行还有很多技巧,边肖只是整理了一些经验。欢迎朋友们留言补充。
1.刚开始可以慢一点,让身体各个部位先热身,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加快配速需要5-10分钟。
2.玩家要保持合理的距离,一般2-3米。一般队伍的安全距离白天不超过10分钟或200米,晚上必须在5分钟或20米以内。
3.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步伐和节奏走。不要逞强,跟着壮驴走,会消耗很多体力。结果,欲速则不达。最好找一个和自己速度一样的同伴。
4.在爬上爬下的斜坡时,尽量用手去拉石头、树枝、藤蔓,看它们是否能受得住力,再做其他爬上爬下的动作,以免误伤。
不要只是低着头走,错过了周围的风景。户外行走,健身只是目的之一。不要为了一些所谓的“自虐”目的而出走。有时候,巨大的体力努力不会有回报。
5.了解自己的体力,学会舒适的走路方式,让自己的体力得到科学有效的利用。
6.按计划休息饮食,途中根据大家的身体状况及时调整计划,必要时延长穿越时间。避免不必要的身体透支,为以后不可预见的意外留有余地。
7.徒步重装时的“多吃多喝”:多吃多喝的定义不是暴饮暴食。如果吃多了,估计可能走不动了。这里的多吃多喝指的是吃喝的频率。徒步旅行时,人体会失去大量热量。为了补充体力,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和食物。
8.喝水要以少量多次数为原则。喝水也是主动的。不要等渴了才被动喝水。每次喝两三口比较好。如果太渴,可以缩短喝水的时间,增加喝水的次数。如果一次喝太多的水,不仅不会浪费宝贵的水,反而会增加心脏的负担。爬大坡前可以适当多喝水。
9.走路时休息要长短结合,长短结合。一般途中短暂休息尽量控制在5分钟以内,不要卸下背包等装备,以站立休息为主,调整呼吸。每60-90分钟休息一次,休息时间为15-20分钟。脱下背包等所有负重装备,站立2-3分钟后才能坐下。不要一停下来就坐下来休息,这样会增加心脏负担。可以躺下来,把腿抬高,让淤血的腿里的血液尽可能多的回到心脏。记住:休息是积极的、正面的,不仅仅是躺着休息。
10,休息时不要脱鞋。走久了脚肯定会肿,而且一旦脱了鞋,再穿上就不舒服了。
11,山区昼夜温差大,海拔升高温度会下降(-6度/垂直1000M)。保暖很有必要,尤其是大量出汗后和睡前。准备暖和的衣服,并相应地选择合适的睡袋。当衣服被雨水或汗水打湿时,散热速度惊人。这个时候,干爽的内衣要尽快穿上。有条件的话可以选择排汗速干面料的内衣。
12,不要轻易冒险走夜路。很多人在能见度差的地方迷路,晚上很容易绊倒。当你必须在夜间行走时,最好有大灯,手电筒会占据一只手,不利于平衡保护。
13,注意保护膝关节,养成正确的走路姿势。如果在重装时能有两根登山杖随身携带,会给你带来很多方便。还可以减少膝关节因撞击而受伤的可能性。
14,野外穿越,脚是最勤快最辛苦的,一定要善待自己的脚。不要穿新鞋,因为脚和新鞋还没有磨合,穿新鞋容易让脚疲劳受伤。在山里重装会遇到各种情况,要选择合适的高帮登山鞋。登山鞋鞋底较厚,采用硬橡胶制成,底部有大而深的花纹,能起到很好的防滑作用;能有效保护在砾石和不平路面上的脚;鞋面又高又硬,可以支撑脚踝;穿这种鞋,水不容易浸到鞋里。
穿上鞋后,要感觉脚趾是否能动。不能动的话,鞋子太小,脚趾前部要有一定的空隙。还要走走看看,如果鞋跟在鞋跟之间打滑,很容易划伤脚,这种鞋不适合。
15,鞋带不要系得太松也不要系得太紧,这样会让脚过早疲劳,容易受伤。最好用扁丝带鞋带代替圆绳鞋带,因为绳鞋带不容易系紧和松开。
16,袜子大小要适中,最好选择吸汗、排汗、触感好的面料袜子,适合多日行走。如果户外活动时间长,多准备几双袜子。
17.另外,在脚和鞋摩擦多的地方,可以涂一些凡士林或者油脂类护肤品,减少摩擦,防止脚受到损伤。
户外徒步旅行技巧
卡米布
在长途行走的过程中,不要以为昂首阔步向前走就够了。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想法。要知道,健步是利用腿部肌肉的爆发力,毕竟有限。我们更需要的是一种耐力,任何事情都不是一步就能完成的。所以较小的步幅不会有大的影响。充分利用我们腿部肌肉的韧性,它们在持久战中相当有效。
吹
那么就要调整我们的呼吸,努力让我们的呼吸和动作处于一种有节奏的状态。保持肌肉缓慢无休止地运动,加上平稳均匀地呼吸。简单来说,你几乎每一步都在呼吸。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平均每两三步就可以呼吸一次。如果不习惯,我们也可以强迫自己呼吸,深呼吸就好。但是注意不要用力过猛,否则会拉伤肺部和肋间肌肉。良好的呼吸是保持体内能量的好方法。
使用肌肉
要让走路成为最自然的有节奏的有氧运动,上下坡时,也要充分利用这种节奏的肌肉运动,尽可能减轻骨骼和关节的负担。尤其是下坡的时候,尤其是那些长距离的下坡,一定要用好你的脚,这样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
因为与其长时间下坡对骨骼和关节造成不好的影响,不如让肌肉多承受一些。休息补充和合理安排旅途中的休息时间,以及能量的及时补充。走了相当一段时间或距离后,要适当休息。休息时要摄入一些可以立即转化为能量的糖和水,让身体得到及时补充,以便迅速恢复体力。你可以松开鞋带,但你必须记住,在到达露营地之前,不要脱鞋。因为在长时间的行走中,你的脚会有轻微的肿胀,你会休息一下,脱掉鞋子。接下来的路只会让你痛苦。
不同路段的行走技巧
徒步旅行是一种户外活动。在地形复杂多样、人迹罕至的地方,没有现成的路可走,也没有明确的路标指明方向。依靠地图、指南针,加上自己的心灵和双脚,阅读每一寸土地,在美丽脱俗或古朴沧桑中留下自己的足迹,在阴郁静谧或灵动跳跃中观察学习各种有益的知识,是一种满足。
但是,徒步旅行离不开过马路。路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们能否顺利穿越。糟糕的路况有时会伤害我们。如果我们能很好地掌握在不同道路上行走的技巧,我们在路上会更加轻松愉快。行走,安全,快乐,是我们的户外理念。
青石板路
铺面特点:这种铺面主要建于清末民国时期。古巷路是主干道,由大小不一的绿色石板铺成。由于年代久远,行走的人很多,这条青石路的路面也变得非常平整。一旦遇到雨雪天气,很容易发生意外,从摔倒、扭伤到严重骨折。
徒步经验:雨后不仅要穿防滑鞋,上山也要放松。走路时,重心不要太靠前,重心的方向要与地面上的石板垂直。尽量用登山杖。背大包时,包的重心要中间低一些,尽量用手托住岩壁或树木。下山时必须使用登山杖,身体微微前倾。尽量踩在石板的缝隙上,或者路边的草地上。两人保持一点距离,避免一人摔倒后铲几次。雪后最好用四齿冰爪。如果不用冰爪的话,脚一定要落在路边的树根或者植被上,登山杖必不可少。
跳石路
路面特点:所谓跳石,就是没有明显的路面。所谓“路”,主要是山谷、沟壑经过长期的雨水冲刷和山洪形成的。走在这种路上,需要在石头上跳来跳去,旋转、溪流、巨石交错,充满了危险。
行走经验:克服跳石恐惧最重要,需要专注力。雨季不要去峡谷跳石头,暴雨前或刚过,小心山洪暴发。准备一双厚底硬底的登山鞋。跳跃前先检查鞋带是否松了,然后拉紧背包的肩带和腰带,使背包紧贴背部,以免跳跃时背包晃动,重心不稳。跳石头时,眼睛要注意前方的情况,准确判断下一个落脚点,注意一些石头上留下的暗痕,作为长期的落脚点。另外,一定要清洁鞋底。如果沙子粘在鞋底,小心膝盖和门牙。
土路
路面特点:这种路面很常见,主要是由于石头风化,经过人们长期踩踏,形成没有植被覆盖的山皮。也许你认为这是最好的方法,有什么要注意的!就是这个想法。全湿了。在雨季,这种路面就是传说中的泥泞路,非常容易摔倒伤膝盖。
行走体验:大雨过后,土路的表面已经被太阳晒干,但其实已经吸收了足够的水分。这时候上下山很容易出危险。在这条路上行走,鞋底一定要抓紧地面,充分利用登山杖作为支点,避免不小心踩进深深的泥坑。此外,春秋两季昼夜温差大,雨雪后土路路面极易结冰,危险系数相对较高。在这种情况下,充分利用登山杖和可以爬上爬下的东西,保证攀爬物体时支点牢固,就显得非常重要。
灌木
铺装特点:灌木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天然灌木和人工灌木。天然灌木主要分布在茂密的丛林中,灌木种类较多,比较低矮。一般土壤湿软,可能有沼泽,比较危险。人工灌木主要分布在气候相对干燥的山麓地带,是人工种植的防风固土植物。一般土壤干燥,含沙较多,看似坚硬,但踩上去会打滑,部分地区有流沙。
行走体验:戴眼镜,戴帽子,在灌木丛中行走时拉上外套拉链,队员之间保持至少1.5米的距离,防止前面队友掉落的树枝反弹回来伤到自己。时刻提醒后面的队友,太远了容易迷路!徒步穿越天然灌木丛时,最好有辅助设备和有经验的领队或当地向导先探路。注意灌木刺短,蚊子多。建议穿高帮防滑鞋底,线条大凹凸深的丛林靴,长袖长裤,注意保护脸部。人造灌木比天然灌木高,多刺,建议准备手套(最好是皮制)、长袖高领防刮裤、防滑抓地力好的登山鞋。徒步此类灌木时,尽量走土质不滑的宽阔道路,最好用能撑手的新鲜树枝抱住活树枝。稳稳地换树枝,慢慢地安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