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故事300字。

相传,春秋时期,晋朝的儿子重耳为了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当他在流亡中耗尽食物时,他再也无法继续赶路了。他把大臣推到一个僻静的地方,从他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给儿子喝,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

十九年后,重耳称帝,即位后忘了给介子推。很多人抱怨介子,他却悄悄去绵山隐居。晋文公听说后,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于是有人献上一计,三面烧绵山,逼出介子推。火熄灭后,人们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经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带领大臣爬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生。他把老柳树命名为“清明柳”,并告诉世人,寒食节的后一天被定为清明节。

到了唐代,无论是文人还是平民,都把寒食节扫墓当成了一种寻根追本的仪式节日。因为清明节离寒食节很近,所以人们常常把扫墓延至清明节。宋元时期,清明节逐渐从附属于寒食节上升为取代寒食节。不仅扫墓、扫墓等仪式在清明节举行,寒食节原有的习俗和活动如寒食、蹴鞠、荡秋千等也都被清明节接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