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至日节有哪些传统习俗?

冬季至日习俗活动

1,画九

所谓的图九实际上是一张计算冬季至日后春季温暖日期的图。明代《帝都风光略》载:“冬日至日上,画一枝梅花,八十瓣中一枝。一日染一瓣,九九花瓣出,则春深,说九九消寒。”《九九寒图》有三种图案,分别是字、圆、梅花。

2.酿造米酒

传统的姑苏人会在冬季至日的夜晚喝冬酒,冬酒会用糯米或黄米和桂花酿造。

3.吃汤圆

吃汤圆是冬季至日的传统习俗,尤其是在长江以南地区。“汤圆”是冬季至日必不可少的食物,“圆”意味着“团圆”和“圆满”。在冬天的至日吃汤圆也被称为“冬天的至日圆”。民间有“吃了汤圆就老一岁”的说法。

4.吃烤肉和姜饭

南方的一些地方想在冬天的至日吃烤肉。冬天的至日上,烧腊成为两广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味,意为加菜添年。在冬天的至日,吴川人有在冬天的至日“吃姜饭”的习俗。

5.吃饺子

在中国北方的许多地方,每年冬天的至日都有吃饺子的习俗。中国北方在这一天要吃饺子,因为饺子有“祛寒”的意思。至今,民间流传着一句谚语“冬天的至日,饺子碗不当,冻耳朵没人管”。

在你们那里,冬季至日的习俗是什么?冬季至日周围有什么传统活动?

冬季至日习俗

6.祭天

历代统治者都在冬天的至日祭天。“祭天”是古代的“郊祀”仪式,是历代皇帝在冬季至日必举行的祈福仪式。

北宋时祭天多在北京南郊举行,明清时在北京天坛穹顶举行。在古代,穹顶是高出地面的圆丘,象征着一轮天。因此,在它被用来祭天的前一天晚上,皇帝必须禁食和洗澡,住在斋宫里,并在冬季至日上举行祭天仪式。

7.祭祖

在民间,有在冬季至日祭祀祖先的习俗。冬季至日的祭祖仪式与元旦相同。在祭祖的同时,人们还要祭奠父母长辈。古代有给老人献鞋袜的习俗,现代仍很流行。闽台有句俗话叫“冬天的至日过年,嗯(意思是“没有”)没有祖宗”。所有外出谋生的人都必须在冬天的至日赶回家乡过年,表明他们在年底有了一个家。

在广东潮汕地区,冬天的至日,要准备三样祭品和水果去祠堂祭祖。之后,家人会围着桌子吃饭,礼拜一般在中午前完成,家人会聚在一起吃午饭。但在饶平海山沿海一带,渔民出海捕鱼前会在清晨前来祭拜祖先,意为祈求神灵和祖先保佑渔民平安出海归来。在广东惠安,除了祭祖,还有一些类似清明节的习俗,比如冬天至日前后十天内上山上坟交钱,修坟搬迁也没有什么禁忌。

在中国台湾省,也有在冬天的至日上用九层饼祭祖的传统。人们将糯米粉揉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如意的动物,然后放入蒸笼中层层蒸制,以示对祖先的祭拜,以示不忘祖先。在冬季至日或前后约定的早期,同姓同宗的人聚集在祠堂里,按辈分顺序逐一祭拜祖先,俗称“祭祖”仪式结束后,会有一场盛大的宴会招待前来祭祖的族人。大家开怀畅饮,在长期的分离和隔阂后又联系在一起,称为“食祖”。在冬季至日祭祀祖先。在台湾省代代相传。以示不忘“根”

在你们那里,冬季至日的习俗是什么?冬季至日周围有什么传统活动?

冬季至日习俗

9、圆贴门

在闽南、潮汕地区,每年冬天的至日,除了吃汤圆,还会在门环上放上两个大汤圆,象征团圆和好运。

这个习俗起源于一个民间传说:有一年冬天的至日,一个老乞丐没有钱埋葬他冻死的妻子,所以他不得不把女儿卖给一个有钱人家做女仆。女儿疼得晕了一会儿。老乞丐赶紧要了一碗米汤,一口一口喂给女儿。慢慢的,女儿终于醒了。老乞丐讨了几个汤圆给女儿,安慰她:“我们今天分手,就像这个圆球分成两半。现在我们每人吃一半。等未来好了,我们再团聚,吃圆丸子。”之后,老乞丐告别了女儿,安葬了妻子,再次上路乞讨。三年过去了,老乞丐依然没有回来找女儿,女儿思念父亲,希望父女早日团聚。在这一年的冬季至日节,她有一个计划,向她的主人建议:“每个人都在冬季至日吃饺子,我们也应该把它们献给门神。”主人同意了,她搓了两个大球贴在门环上,表达对父亲的思念。她的孝心感动了后人,人们纷纷效仿,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