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葑:从黛玉避母名说起
禁忌传统在汉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中国人的交际中,是否注意禁忌和他人的禁忌甚至成为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公羊传》记载“春秋时期,尊者讳,亲者讳,贤者讳”,这是禁忌文化的重要原则。
禁忌在中国很早就出现了,虽然众说纷纭,但起始时间应该不会晚于春秋时期。与中国的许多习俗一样,禁忌文化是由国家统治者倡导并大力推广的,然后在民间流行开来。
说到这里,就不能不提到禁忌的一个重要部分:民族禁忌。
国家禁忌的问题是以皇帝为中心的。一位新皇帝登基,他本人以及与之相关的人物进入皇家绝密字体,社会上任何人都不能使用,违反者将受到严惩。在那个年代,民族禁忌绝对是政治正确的底线,是不可触碰的雷区。一旦它进入,就会被粉碎。
为了避开这个令人脑洞大开的坑,古代人用尽了所有的智慧,留下了许多有趣的故事,其中最有趣的就是改地名。
地名历史悠久,往往早于皇帝的名字。但是皇帝不在乎这个。只要违反了我的禁忌,他必须毫不犹豫地全部清除。
开封原名开封,因避讳汉武帝刘启而改名开封。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听说江浙一带有个地方叫明州,颇为不悦。大笔一挥,他把明州改成了宁波。杭州有个虎林门。因为唐高祖的爷爷姓虎,虎林门只能改成武林门。
除了改地名,一些常见的东西我们也因为忌讳而改了名字。五代十国时期,吴王杨行密占领扬州。为了避免它,当地人把蜂蜜变成了蜂糖。这个称号今天依然存在。在禁忌胡字之后,人们把豆子改为蚕豆,核桃改为核桃,胡饼改为芝麻饼。
国家禁忌的禁忌五花八门,包罗万象,有些内容出乎我们的意料。比如二十四节气中,把“气者”的名字改成了“精者”。观音菩萨,一个来自印度的佛教神,也是因为避了唐太宗的名,才成为观音菩萨的。可见,在禁忌的问题上,天地之神也必须向皇帝低头。
随着封建社会的终结,带有明显国内色彩的民族禁忌行为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但是,在民间,有两种禁忌延续了很久,有些至今还存在,那就是家庭禁忌和生活禁忌。
家族禁忌,也叫私人禁忌,是一种避开这个家族中长辈的方式。黛玉前面说的避母名就是这个意思。禁忌是中国人尊重祖先观念的表现,就像现在我们在交流中不能直接称呼长辈的名字一样。
诗人杜甫写了3000首诗,但你在《杜工部集》里找不到“闲适”和“海棠”这两个词。因为杜甫父亲游手好闲,母亲是海棠。
苏东坡祖父的名序,他给人作序时,用的是“叙述”或“引用”。
李贺和满才子,唐代著名诗人,最终因为父亲的功名无法参加进士考试,才华无法施展,一生郁郁寡欢。他27岁就去世了。这是一个因家庭禁忌而引发的悲伤故事。
宋·陈良,南宋的一位画家,是一个聪明的少年。每次他在学习的时候遇到陈良这个词,他都会把它念成爸爸。有一天,我读《孟子》,里面说“今日所谓良臣,古之所谓贼也”,我的孩子就成了“今日所谓父,古之所谓贼”。这是一个因家庭禁忌而引发的荒诞故事。
生活禁忌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禁忌,往往反映了人们避免不幸的美好愿望。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前段时间,人们对数字4避之不及,很多人想尽办法把数字4从自己的数字中去掉。但是,总有例外,某科技报社的社长就把自己的电话号码设置成了一串4。有人问为什么,他说在乐谱上,4和头发发音一样,所以一串4就是一串头发,很吉利。
在南方的一些船民中,你不能说“盛”,因为它与“申”相似。所以一顿饱饭只能叫加餐。海边的渔民吃鱼不能说是在翻身,只能说是“穿越”和“过来”。心梗是一个正式的医学名词,但是现在连会诊的医生都会说心梗,因为病人最忌讳的,那就是死字。非要说心梗的话,估计会有争议。
禁忌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几千年来,它已经融入了我们的血液,成为我们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关于禁忌有很多有趣的事情。有兴趣可以看看山东画报的《中国汉字的故事》,会有很多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