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习俗知识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诗《清明》,回味悠长,流传至今。清明节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兼具自然和人文内涵。它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祭祖的传统节日。你对清明节的习俗了解多少?

1,柳树

清明节和中国有插柳的民俗。据说插柳的习俗是为了纪念农耕始祖神农教百姓耕种庄稼。在一些地方,人们把柳枝放在屋檐下预报天气。有句古话叫“柳枝青青,细雨霏霏;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说法。柳树的生命力很强,俗话说:“有心栽花,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在哪里就活在哪里,每年插在哪里,到处都是树荫。

2.去郊游

去郊游也叫春游。古时候叫探春寻春。就是踩着草,在乡下玩,看春光。三月晴空,春回大地,大自然处处呈现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踏青的好时节。我国人民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清明节去散步的习惯。清明节前后是踏青的好时机,因此成为清明节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3.扫墓

扫墓,原本是清明节前一天(或清明节前三天)寒食的习俗,从唐代开始逐渐与清明节融合,成为清明节的习俗,对祖先称之为“敬思时”。时至今日,清明节前后,人们仍有上坟祭奠祖先的习俗,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表达对祖先的怀念。

4.古代清明节放风筝,也叫“秋千节”,起源很早,南北朝时开始流行。民间传说,荡秋千可以赶走一切疾病,荡得越高,生活就会越好。所以在清明节,很多人会把自己知道的疾病都写在风筝上,在风筝高的时候剪断风筝线,让它随风飘走,象征着自己的疾病已经被风筝带走了。

5.植树

清明节前后,春光明媚,春雨纷飞,播种成活率高,生长快。所以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清明节植树的习惯,甚至有人把清明节叫做“植树节”,植树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6.吃青团相传,为了纪念“割肉奉王”的介子推,晋文公把清明前一天定为寒食节,不用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后来寒食和清明联系在一起,吃团圆饭成了习俗。绿球是用清明节前后才有的一种艾草的汁液和配比好的糯米混合,用手揉搓均匀,然后根据每个人的喜好裹上不同的馅料制成的。做出来的绿球甜甜的,软软的,很好吃,有艾叶的香味。

关于清明节的习俗,我就知道这么多。你还知道什么,我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