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植物园主要景点

花园大道是入园后的第一组景观。花园大道长315m,宽40m。主体景观为中间宽22米的绿色景观区,主要体现“以人为本、天人合一”、“人与自然有机结合”的理念。根据人与自然从开始到现在的关系,分为8个景观区。

第一个场景,五彩广场。作为正门广场的延续,广场以七色花岗岩铺砌,寓意提醒人们进入千变万化、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同时又表现出植物园迎客的意境。

第二个场景是自然绿地。作为主门的背景,该区域模仿植物和岩石的自然排列,这意味着人类在初始阶段的命运完全依附于自然。并充分体现其自然绿地之美。

第三个场景,规划富人花区。该区域采用西方园林的规整布局方式,中间种植草花,草花颜色随季节协调变化。意思是经过人类与自然数万年的斗争,人类从对自然的依恋,从野蛮到规范。这一时期也是西方正规园林兴盛的时期。

第四场,桐梓银广场。广场以白色路面为基底,用水波纹图案装饰。其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甲骨文中“水”的形状,具有自由流动的内涵。这个区域表现了人类冲破枷锁,走向自由的渴望。在黑色的大理石上,我们城市有十个。

美丽少年留下的手印和脚印,象征着他们将来是国家建设的栋梁。

第五场,全心玫瑰园。花园由心形图案的各种颜色的玫瑰组成,它们大小不一,错落有致。象征着从改造自然到热爱自然的过程。心形图案的排列代表了人类对大自然的各种美好感受和深厚感情。心形前端有一颗汉白玉球,寓意大团圆。花园的主要平面形状是鱼的形状。根据考古学家和生物学家的研究,人类最早起源于鱼类,所以园林有追溯人类起源、弘扬人类美好感情的意义。

第六景,日晷曲水广场。广场是花园大道的高潮。古代人们利用自然日照的理论发明了给人计时的日晷,广场也采用了这种设计理念。日晷放在一池清水中,周围是十二生肖的浮雕,通过影子的变化可以知道时间,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日晷曲水与丰收图腾之间有一条曲水之溪,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具有代表性的景点——“曲水平”。

第七个景点是丰收图腾广场。广场分为三个小广场,广场两边有12图腾柱***24,可以在上面雕刻。

代表节气特征的植物、动物或气象描述和代表二十四节气,故称二十四节气柱。中间广场以天地图腾柱象征天地,雕刻女娲造人、盘古开天辟地等中国传统神话故事及龙凤图案。在柱子下面,有一幅由植物组成的阿泰志图。是指人类只有与自然有机结合,才能与自然和谐有序地发展,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物与人才的丰富”。最后,请参观竹园。竹园位于植物园北面堆积的丘陵阳坡。全园收集能在保定生长的竹子品种,大面积种植,形成曲径通幽、竹林夹径的景观意境。竹园是一座具有典型东方园林韵味的园林。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有句名言“宁食无肉,不居无竹”,充分表现了人们对竹子的喜爱。建在森林中的竹篱小屋和瀑布,加上各种竹子,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充分体现了中国悠久的竹文化。

除了上述著名景点外,还有小朋友最喜欢的人工滑草项目,相当刺激,在园内玩耍的小朋友年龄不限。只要付钱给一个村民,就可以坐在类似家里用来给2岁以下的孩子洗澡的浴缸里,从陡峭的山坡上滑下来。据老板说,2岁以下的孩子也可以滑下山坡。据这个项目的老板介绍,保定市公安局已经开展了这个项目。在植物园的东南角,有一个占地60多亩的“徽园”,由许多建于明清时期的徽派古宅组成。主要建筑材料全部从安徽旧址搬迁,按原结构重建。这些建筑都是保定收藏家刘锡乐从安徽购买的,捐给植物园建博物馆。2011年6月内部装修完成后,这组古徽民居将逐步改造成多个主题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这十二座古徽州府中,最早的是明中叶的翰林邸,最晚的是清末的怀瑜邸。最大的楼600多平米,最小的300多平米。“翰林第”建于明朝中叶,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明清* * *出了三个进士,一个翰林,屋内的房梁是罕见的“官帽梁”。虽然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但房子里的木结构仍然保存完好。尤其是梁、柱上的一对木雕,镏金“奥宇”,熠熠生辉,透露着霸气。“大福地”呈“步步进逼”的格局,占地600多平方米,建于明末清初。规模如此巨大的徽派古民居建筑群,不仅是北方最大的,在安徽也很难如此集中地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