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起源是什么?
屈原投姜
公元前278年,秦军入侵楚国京都,屈原目睹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屈原因为爱国情怀而心如刀割,却又无时无刻不在承受着祖国的灭亡。5月5日,他写完最后一部杰作《怀沙》后,纵身跳入汨罗江,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波澜壮阔的爱国乐章。楚国人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悲伤,聚集在汨罗江边向屈原致敬。河里的渔民划着船,在河上来回打捞他的尸体。还有人把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拿出来扔进河里,希望河里的鱼、虾、蟹能吃饱,不会咬到屈原的身体。
后人也把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屈原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也是一位政治家,他倾注了大量的爱国理想。对于他的事迹,在当时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为了纪念他,中国设立了端午节,纪念屈原传承至今。
1.吃粽子
吃粽子是全国各地的普遍习俗,已经保持了几百年。粽子在古代又叫角粟,管粽子。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投汨罗江自杀了。当时,为了保护伟人的身体,人们包了很多粽子放入河中,以吸引鱼虾。从那以后,吃粽子就成了一种习俗。
2.龙舟比赛
赛龙舟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之一,其起源也与爱国诗人屈原有关。据说屈原跳河后,楚人不愿看着伟人死去,就划船追赶。大家都赶到洞庭湖,最后却找不到屈原的踪迹。赛龙舟的习俗最初流行于南方,后来逐渐成为全国性的习俗。
3.系五色线
五色线也叫五彩线,或五彩长寿线。端午节,人们会在手腕、脚踝或脖子上系上五颜六色的绳子,防止五毒相互靠近。而且五色线要到6月6日才可以摘下来扔到河里冲走。
佩戴葫芦
成熟的葫芦里有无数的葫芦籽,古人认为这是“子孙后代”的象征,同时葫芦的谐音“福禄”也象征着好运,所以古人有戴葫芦的习俗。
煮鸡蛋
除了粽子,鸡蛋也是端午节必吃的食物。民间传说人间有瘟神。每到端午节,就会害人,带来疾病。人苦不堪言,就去女娲娘娘庙磕头祈福,希望她能消灾减福。可以戴个葫芦辟邪避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