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定义了四个节气,即冬季至日、夏季至日、春分和秋分。

春秋时期的《尚书》记载了节气。西汉刘安所著《淮南子》中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录。

划分二十四节气的依据: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即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开始(经度零点,此时此刻太阳垂直照射在赤道上),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经过一周的操作,我回到了春分,春分是一个回归年,是360度,所以分为24个节气。

节气的日期在阳历中是相对固定的。例如,阳历的立春总是在2月3日和5日之间。然而,在农历中,节气的日期并不容易确定。以立春为例。可以是前一年农历的初一,65438+2月15,最迟正月,15。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立春:立春是开始,立春是春天的开始。

雨:雨开始下,逐渐增大。

蛰:蛰的意思是躲起来。蛰是指春雷的突然移动,唤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春分的意思是平分。春分意味着昼夜平分。

清明:阳光明媚,郁郁葱葱。

谷雨:雨造百谷。有了充足及时的降雨,谷类作物可以茁壮成长。

长夏:夏天的开始。

小满:小麦夏粮籽粒开始饱满。

芒属物种:芒作物如小麦是成熟的。

夏天至日:炎热的夏天来了。

暑:暑就是热的意思。小暑是指气候开始变热的时候。

大机构: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天的开始。

暑热:place的意思是停下来藏起来。夏天是炎热夏日的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水凝结成白色。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是冷的,会结冰。

初霜:天气越来越冷,霜冻。

立冬:冬天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了。

大雪:降雪量加大,地面可能有积雪。

冬天的至日:寒冷的冬天来了。

小寒:气候开始变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