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持续高温如何钓鱼

立秋,二十四节气之一,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时间在每年农历七月初一左右,即公历8月7日至8月9日之间。立秋意味着秋天的开始,但往往夏天的炎热天气并没有因为立秋而消退,反而会持续近一个月,所以有“秋后有二十四只秋老虎”的谚语。

立秋了,为什么高温还会持续?

这是因为立秋是从炎热的夏季向凉爽的秋季过渡的时期,夏季的高温天气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但高温往往会逐渐转冷。虽然夏天的暑气在中午还很难消失,但是早晚已经有温差了。毕竟,立秋打开了秋天的大门。

秋后有24只秋老虎。

如何在初秋钓鱼?

为了生存和繁衍,鱼类的生活习性,尤其是食性,会随着当地气候、水温、水质、水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鱼类食性的变化在夏秋季的渐变期,即立秋后的短暂过渡期变化不大,直到中秋和深秋才发生明显变化。但很多渔民并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往往忽略了夏季和立秋之间的“过渡”和“渐变”过程。坦白说,他们认为立秋会改变夏季的浮钓法,直接改成底钓法。如果没有缓冲钓法,结果多半是唉声叹气,白跑一趟,后悔莫及。

所以,有经验的渔民,有现场即兴发挥的能力。每当鱼不咬钩的时候,他们就会根据实际的天气、鱼情、水情,开动脑筋去琢磨,在不断的现场实践中,下一番功夫去摸索,寻找解决的办法。以初秋钓鱼为例。立秋之后,白天捕鱼的时候,夏末的高温天气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如果水中没有缺氧,鱼会在高温模式下离底。因此,离底漂浮仍然是立秋后的主要捕鱼方法。

秋钓开始,白天,浮离底是主要的钓法。

为什么立秋鱼会从水底浮上来?

除了缺氧之外,鱼类在立秋后漂浮到中层和上层水中还有两个原因:

习惯。有些鱼类本身属于中上层鱼类,如草鱼、鳊鱼、黑鱼等,它们有漂浮觅食的习性,特别是在夏秋之交的立秋时节,鱼类可以感受到早晚温差的变化,所以它们会在习性造成的中上层水域大量进食,以储存冬季低温时的能量。

温度效应。鱼是变温动物,体温与水温相差约65438±0℃,日常活动最容易受水温影响。一般淡水鱼适合的水温是20~30℃,所以哪个水层的水温合适,它们就会游到那个水层进行活动和觅食。

上面说的两种漂浮情况都属于鱼的主动漂浮,属于日常习性,正常活动和摄食不受影响,所以从底部漂浮的方法很容易被钓到。

鱼类取暖和漂浮活动以及觅食

秋钓开始如何使用鱼饵?

钓浮和钓底一样,钓什么鱼就用什么饵,比如钓鲫鱼一般用面饵;蚯蚓抓鲤鱼;用嫩草尖钓草鱼;酸饵钓鲢鱼。总之平时钓鱼效果好的饵料,不随浮或钓底而变。

各种野生鱼饵

你想在秋钓之初筑巢吗?怎么做窝?

如果不是缺氧造成的,漂浮的鱼会因为水温适宜而从水底浮上来,它们的正常活动和觅食不会受到影响。如果没有食物吸引它们,它们就会匆匆而过,不会聚集在钓点。如果浮子不做窝,即使钓到鱼,也是偶然路过的鱼。符合就有,不符合就没有。所以要做一个窝,把鱼引诱到窝里觅食。

因为是鱼漂,尤其是深水鱼漂,如果所有的窝料都深入水底,那么在水中中上层诱鱼的效果肯定不好,所以不要给鱼漂做底窝。要玩“浮窝”,即窝料悬浮在水中,如钓草鱼,草窝绑上重物沉入水中,重物在水底,草窝悬浮在水中;再如将巢材装入特制缝制的细网眼网袋或纱布袋中,用粗渔线系紧,用粗浮抛入钓点,使袋中的巢材悬浮于水中散发香味或分散雾化,诱鱼入巢。如遇流水,在饵袋下系一根带铅重的钓鱼线,使铅重下沉,防止饵袋漂走。

手绘素描:饵袋“浮巢”

“水中行走”又如何在风浪中漂浮?

鱼漂有两种:自由鱼漂和定点鱼漂。前者没有底部定位,随波逐流。后者有底降定位在水底,遇到风浪和游泳时不会移动。定点用竿钓鱼时,必须采用用底坠定位的方法,即在钩下接一根系有铅坠的长线。这条系着铅坠的长线叫做“坠线”,这样铅坠就可以定位在水底。这种钓组叫“钩落”线组,不受风浪和流水的影响。“钩下式钓组中鱼漂的深度取决于落线的长度。

手绘草图:“钩下”钓组

★结论

夏季的高温虽然不同于立秋的“秋老虎”,是一种过渡性、渐进性的天气,但还是有一些相似的特点。所以夏季高温的钓法不能完全抛弃,秋季低温的钓法也不能完全照搬。需要将两者的环境因素与钓法有机的结合起来,在这个立秋的过渡时期总结出科学的钓法,比如渔漂就是一种有效的钓法。综上所述,是野渔夫的经验和对《秋钓浮生初》的粗浅认识,错误在所难免,望朋友们指点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