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至日的起源和习俗是什么?
1,冬季至日的由来
冬季至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汉武帝时期,二十四节气被吸收到历中,作为指导农耕的历法的补充,节气的划分采用“平气”法(即平均时间法)。“平齐法”是用摄影测量学的方法,把黄河流域最短的一天确定为冬季至日,把冬季至日和下一个冬季至日之间的日期分成十二等份,称为“中气”,再把相邻“中气”之间的日期分成等份,称为“节气”;平均每个月有一个“中气”和一个“节气”,合称为“二十四节气”。
2、冬季至日的习俗
馄饨面在老北京曾被称为“冬天的至日馄饨面,夏天的至日”。相传汉朝时,北方的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有匈奴部落和屯部落两个首领,非常残忍。百姓深恶痛绝,便用肉馅包成一角,以“浑”“吞”之音称之为“馄饨”。据说在至日吃狗肉的习俗始于汉代。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天的至日上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特别好吃,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在冬季至日吃狗肉的习俗。现在,人们在冬天的至日吃狗肉和羊肉,以求来年有个好兆头。吃饺子一年一度的冬季至日,饺子是富人和穷人必不可少的节日大餐。俗话说:“十月一日,当冬天的至日来临时,家家户户都吃饺子。”红豆糯米饭在江南水乡,有一个习俗,冬天至日的晚上全家人聚在一起吃红豆糯米饭。相传,* * *龚是一位多灾多难的才子,死在的冬天。死后成为疫鬼,继续祸害百姓。然而,这种疫鬼最怕红豆,所以人们在冬天的至日上煮红豆饭,以驱除疫鬼,防治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