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的民俗活动有哪些?

《二十四节气》说:“五月节,是指谷中有芒种庄稼。”也就是说大麦、小麦等。都成熟了,抢丰收很迫切;晚稻、黍、厚等作物也是播种最忙的季节。农谚说“忙着种,就忙着种”,可见种的重要性和人的忙碌。那么,芒种有哪些民俗活动呢?我来说说吧。

煮梅:有芒季煮梅的习俗,历史悠久,早在夏朝就有。

因为梅子吃起来酸酸的,很难直接吃,吃之前一定要加工,所以就有了水煮梅子。梅子的烹饪方法有很多种,如用糖煮梅子或用糖拌晒干的梅子,使梅子汁浸出,或用盐煮梅子或用盐拌晒干的梅子,使梅子汁浸出,并加入紫苏,使其更加优雅。北方产的乌梅在中国很有名。当它和甘草、山野植物、冰糖一起煮,就制成了夏季佳品——酸梅汤。

挂艾草:天气越来越热,蚊虫滋生,疾病容易传播,所以五月被称为“百毒之月”。古时候门楣上挂艾草是为了驱蚊。因为这个节气恰逢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家家户户都在门楣上挂菖蒲,以辟邪驱毒。因此,五月在古代也被称为“普月”。

这个节气中的习俗,多与端午节庆典混杂在一起。俗话说“破饺子不抿一口,送不来。”意思是过了端午节,就真的是夏天了。

安苗:安苗是皖南的一种农耕民俗活动,始于明初。每到稻种遮天蔽日的季节,为了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都用新小麦粉蒸包,把面粉揉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的形状,再用蔬菜汁染为祭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送花给神:在芒的季节送花给神是一个古老的民间习俗。认为芒的种子已经过去,花开始枯萎,花神退位。因此,人们常常在芒籽日举行祭祀花神的仪式,同时向花神表达谢意,希望来年再相见。在那一天,人们会设置供品,焚香祭祀,送别花神。

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中写道:“那些姑娘,或者用花瓣柳枝编轿子马,或者用锦纱折成干楼,都是用彩线扎的。这些东西被绑在每一棵树和每一朵花上。绣带在花园里飘扬,鲜花盛开。

晒虾皮:到了天篷的季节,沿海地区的渔民都在忙着晒虾。因为是天幕的季节,虾正处于产卵期,而且体质肥美,肉质扎实,营养价值较好。人们把芒籽期的干虾皮称为“芒籽皮”。

但由于全国各地的风俗差异很大,风俗也不一样。但无论如何,芒籽是一个农业特征突出的季节。

泥斗:黔东南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在种芒前后都要举行泥斗节。当天,新婚夫妇在好青年男女的陪同下,集体种下了稻秧,一边种稻秧一边互相玩耍,互相扔泥巴。活动结束后检查结果,身上泥最多的人是最受欢迎的人。

农村有许多与芒种有关的谚语,如:“麦粒在芒种前后到来,男女老少日夜忙碌。”“芒籽吹北风,秧根旱断。”“不种芒,再种也没用。”“五月在一个大土堆里种红薯,六月种一根土豆。”这些谚语充分说明了作物种植“春争日,夏争时”的繁忙和紧迫。